全球掀起能源轉型浪潮,台灣產官學界積極投入研發,透過創新解決方案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8月5日舉辦的《今周刊》第八屆能源轉型國際論壇中,國內外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台灣能源轉型的挑戰與機遇。其中,旭東環保科技董事長董基旭的精彩演講,更為台灣在浮動式太陽能領域的發展描繪出令人振奮的藍圖。
政府大力發展新能源 穩定供電成首要任務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永續委員會執行長劉鏡清在致詞中強調,台灣已制定12項戰略計畫和路徑,其中7項與能源密切相關,由此可看出能源在淨零過程中的關鍵角色。政府計劃到2030年投入超過9000億台幣,推動包括風力、太陽能、氫能和地熱在內的多元新能源發展。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則指出,面對半導體、人工智慧和雲端服務等新興科技帶來的電力需求,維持穩定電力供應已成為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郭部長承諾,經濟部將透過推動新設燃氣機組、發展再生能源和強化碳競爭力等政策,確保供電穩定。
台灣啟動能源轉型 旭東環保展現浮動式太陽能技術成果
能源署署長游振偉也在論壇中表示,多元再生能源發展是台灣2050淨零碳排轉型策略的重要一環,政府希望透過政策的長期支援,為台灣的新能源建立起完善的產業環境,旭東環保科技的發展歷程,正足以見證台灣能源產業的轉型軌跡。
旭東環保成立於1995年,1999年進入海上漁業箱網領域,如今已是此領域全球第二大製造商。2010年,公司開始聚焦浮動式太陽能開發,啟動再生能源領域的戰略轉型步伐。董基旭提到,浮動式太陽能系統具備不佔用土地資源、可大幅增加發電量等顯著優勢,「相較於陸地系統,浮動系統可提高10%~14%的發電量。」旭東環保多年的投入已有所成,近年更陸續解決浮體連結、錨碇系統和材料耐久性等挑戰,並使用耐酸鹼、抗UV等材料,確保系統在惡劣環境下的長期使用壽命。
浮動式太陽能系統具備不佔用土地資源、可大幅增加發電量等顯著優勢,相較於陸地系統,浮動系統可提高10%~14%的發電量。
台灣浮動太陽能技術深厚 離岸光電成未來發展趨勢
「旭東環保產品目前已出口全球超過76個國家,我們的競爭力主要來自穩定性、耐用性與高效益。」董基旭以金門金湖水庫的浮動太陽能系統為例,該系統成功通過了10分鐘平均風速每秒43公尺的颱風考驗,充分證明了產品與施工品質。
董基旭接著指出,離岸光電已成全球趨勢,荷蘭預計到2030年,離岸光電的均化能源成本(LCOE)將達到0.15~0.2歐元/kWh,台灣進入量產後,可望大幅降低直接送電成本。台電總經理王耀庭也在論壇中提及電力系統穩定的重要性,他表示,在2050年淨零碳排計劃中,多元電力系統將有助於電力供應穩定,目前台電正推動需量反應和時間電價等需求面管理機制,因應再生能源帶來的供電波動。
積極布局海上綠能 多元發展迎接全球淨零挑戰
對於未來發展,董基旭認為海上光電和風電的結合將有助於能源穩定,「另外海上氫能發電也深具潛力,此技術發展成熟後,可於海上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生產綠色氫氣,讓台灣的能源多元化。」此觀點與游振偉的看法不謀而合。游振偉在論壇中回顧國際減碳演進歷程,從1992年的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到2015年的巴黎協定,目前全球已有151個國家宣示進行淨零計畫。他進一步指出,台灣作為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必須積極應對這一國際淨零趨勢,這不僅符合全球環保要求,也與董基旭提倡的新能源發展方向呼應,體現出台灣在面對氣候變遷挑戰時的前瞻性思維和創新理念。
創新能源技術帶動經濟成長 落實2050淨零願景
旭東環保在浮動式太陽能領域的創新和突破,不僅展現出台灣企業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的競爭力,也將成為落實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的重要助力。正如劉鏡清所述,台灣將透過各種減碳策略創造新一波的產業機會,並藉此培育綠領人才、促進中小企業加速綠色轉型。在政府、企業和民間的共同努力下,可望在因應氣候變化的同時,強化新一波經濟成長動能。
董基旭也表示,面對全球能源轉型的挑戰,旭東環保將持續投入浮動式太陽能發展,「在新技術的支撐下,台灣不僅可解決自身能源需求,更有機會在未來成為潔淨能源的輸出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