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兩次致命空難後,美國波音公司仍是事故頻傳;內部員工爆料,為了打敗競爭對手空中巴士,波音選擇投機取巧,居然不再重視安全……。
七月三十一日,航太巨頭波音公布了第二季財報:營收一六九億美元、年減十四.六%,更虧損近十五億美元。儘管各家分析師早已預期這會是糟糕的一季,沒想到實際成績更慘,讓波音在八月八日換上新執行長歐特柏格(Robert "Kelly" Ortberg)。
曾經,波音是商用客機的代名詞,更沒人會質疑其品質及安全性。直到二○一八年及一九年,兩起合計三四六人罹難的致命空難,揭開了波音日益腐敗的一面。
掉艙門終認罪 涉騙監理單位
在兩起空難發生後,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簡稱FAA)與美國國會開始了一系列調查,時任波音執行長米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到聽證會作證,在罹難者家屬面前,強調公司絕對重視飛安,也保證波音生產的飛機沒問題。但就在二一年,聯邦法院判處波音緩起訴三年,並限期改善飛安,定期繳交檢討報告。
戲劇力十足的是,就在波音緩起訴三年即將到期,告訴將被撤銷前三天的一月五日,阿拉斯加航空一架波音737 MAX班機在起飛僅六分鐘後,乘客座位旁的艙門整塊掉落被吹走,引發飛機失控減壓,多名乘客的衣服、手機等物品被吸出艙外,所幸無人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