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轉機旅客成為各航空公司爭相搶食的大餅。桃機作為背後最大的支柱,要如何攜手國籍航空擴大競爭優勢?
清晨四點,桃園機場(以下稱桃機)轉機櫃檯排了上千名不同國家的旅客,分別來自越南、泰國、歐美……,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準備從台灣轉機到其他國家。
過去,談到東亞轉機樞紐,總聯想到樟宜、仁川、成田還有香港機場。「未來,桃機絕對有機會成為其中一分子,尤其疫情後桃園跟香港差距已經大幅拉近!」桃機公司總經理范孝倫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野心勃勃喊出這項目標。而讓他如此有信心的原因,來自於疫情後,強勁復甦的旅運力道。
轉機客占比 正追趕香港
攤開桃機資料,二○一九年,桃機旅運量四八六九萬人次,其中轉機旅客有五三二萬人,只占十一%;去年,儘管旅運量只恢復疫情前的七成,為三五三五萬人次,但轉機客卻來到六二六萬人次,占比超過十七%。
反觀香港國際機場,旅運量從一九年的七一五四萬人次驟降到三九五○萬人次,與桃機的差距從兩千萬人次縮減成四一五萬人次,運量差距縮小二○%。
另根據全球旅行數據調查公司OAG(Official Airline Guide)資料,近年香港平均轉機客占比為二一%,若以桃機目標從現今的十七%提高到二○%,兩者轉機人數差距也有望拉近。
表面上,台港機場旅運量的變化,是因為政經情勢,導致部分商務客選擇來台轉機。但其實,能夠抓住這個機會的關鍵,除了台灣先天的地理優勢外,還有賴桃機、各大航空公司投入資源,才能把餅做大。
先看各航空公司的布局。
「北美加東南亞可以說是轉機的勝利方程式!」范孝倫一語道破各大業者紛紛開闢北美航線的關鍵。
事實上,經由桃機轉機的旅客,最大宗屬北美銜接東南亞航線,光是去年,轉機旅客就有二五八萬人次,占總轉機旅客量的七七%。
商機所在,也讓業者紛紛搶進。
今年六月七日,達美航空宣布每天一班台北直飛美國西雅圖,打破近三十年來僅有長榮一家獨占市場,緊接著,華航、星宇陸續在七、八月開航西雅圖航線。短短數月,各業者紛紛爭搶。
其實,西雅圖航線只是縮影,根據桃機統計,北美航線表現已超越疫情前水準,無論是載客率、票價都翻倍成長。其中光是舊金山每周就有逾一○○個航班,洛杉磯也有七十六班,而近期備受關注的西雅圖也有五十班。「台灣每周飛北美的航班,已經比中國大陸飛北美還多!」范孝倫自豪地說。
「看到有人在北美賺了不少,其他業者也會覺得要跟上才行。」范孝倫直言,疫情前長榮就積極布局東南亞、北美航點,並以台灣作為轉機樞紐。隨著近年台美關係熱絡,人工智慧(AI)熱潮帶動商務往返更加頻繁,國籍航空華航、星宇和外籍航空自然也都不落人後,紛紛開拓新航點。
而桃機也樂見業者間良性競爭,認為隨著台美間航班愈趨綿密,更有機會一起做大轉機市場。
優化轉機服務,則是桃機爭取轉機客源的第二關鍵。
流程優化 美航班免安檢
「你看美國到台灣都是清晨,尤其四點到六點人很多,快的話可以直接接早上八、九點的飛機去東南亞,這樣上午就到目的地……。」范孝倫講述桃機的日常。
「現在從美國來台的旅客,隨身行李都不用再安檢。」范孝倫驕傲地表示,過去轉機人流往往都會塞滿長廊,在實施一站式保安(One-Stop Security,OSS)後,至少可比以往省下數十分鐘,甚至一小時。
看似簡單的流程優化,對桃機而言其實並不容易。范孝倫回憶,早在疫情前,民航局就極力促成該服務,甚至遠赴美國談判,但直到去年才終於定案。
其實,OSS對桃機及相關單位而言,是很大的突破,桃機須協調轉機航空業者、航警等單位改變作業模式,包括設立轉機旅客專屬動線,將入境旅客及不入境的轉機旅客分流,提升轉機旅客轉至出境候機室時間,也減輕入境區服務壓力。而經內部統計,三二%以上轉機旅客因OSS而受惠。
最關鍵的,是二七年桃機第三航廈落成後,光是三航每年就可容納四五○○萬人次。
按桃機規畫,主要作為轉機服務的第三航廈,東西長四一四公尺、南北寬二四二公尺,屋頂面積相當三座大巨蛋;總計七層樓,總樓地板面積五十八萬平方公尺,並新增二十七個停機坪投入營運。完工後,轉機旅客可集中於新航廈,有效減少航廈步行距離和停機位調度問題。加上新設施對各家航空公司有吸引力,未來可望增加更多航班。
只是,不具名業者認為,桃機想成為東亞轉機樞紐,還有一段路要走,包含目前航廈空間過小、沒商務專用道,且停機坪數量跟不上市場需求,航管引導效率與亞洲先進機場存在不小差異,仍待新航廈完工後解套。
「桃機的角色定位愈來愈清楚了!」范孝倫不諱言,疫情後各國機場都在找尋、發展自己的商業模式,但無論是地理位置,或是目前台灣的經濟優勢,都讓桃機的重要性被凸顯。
如何維持現有優勢,同時開拓新機會,將是未來團隊挑戰東亞轉機樞紐目標的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