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致力扶植、推動台灣地方創生。她將地方創生視為台灣的新價值與新時尚,不但要振興地方經濟,活化地方軟體基礎建設,更要讓人口回流不外流,代代可過著「在地」的幸福生活。
在她眼中,台灣三百六十八個鄉鎮市區,處處都有創生的能量與各自的優勢,只要自信的走出來,找出屬於自己的DNA,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就有機會被看見,在Web3的世界,愈在地,反而愈能走向國際。以下,就是在她的新書 《在地的幸福生活: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PART II 》中,關於台北市這個首善之都的地方創生故事。
台北市處於老化進行式,即將成為「超高齡社會」,而且人口還在往新的直轄市──桃園市外溢中。擁有兩百多萬人口的首都城市,談到地方創生,仍有不少忐忑。我問市府的長官們,台北市有十二個行政區,試問,各區發展都均衡嗎?真的不需要地方創生嗎?
我在《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中以大稻埕與北投為例,點出來自民間力量的地方創生在孵化中,但當時沒看到台北市政府動起來。
二○二二年元月四日,我受邀到台北市政府的市政會議,分享台灣地方創生政策與做法,並接受當時的市長柯文哲的「拷問」。之後,柯市長還親臨「地創放送」空間交流。
單一活動難以振興地方經濟
我知道台北市政府正在進行一項「三貓計畫」(三貓指的是貓空、貓纜及動物園內的貓熊)。這個計畫是跨局處的合作,並整合文山當地所有店家的力量,搭配貓空纜車全線更換纜索後復駛,希望將貓空地區的人文藝術、觀光景點及產業特色,匯聚成兼具教育深度、休憩娛樂的旅遊遊程及系列活動,以活絡茶鄉的發展。
接著也與政治大學通識課程中心及USR計畫合作辦理「三貓生態大踏查」,納入食農教育、里山倡議與生態藝術等議題,透過課程的引導與在地體驗,讓政大學生及更多在地學子,能以多元方式認識及親近腳下這片土地。
這個計畫雖是由觀傳局主政,但內容頗有地方創生的意涵。不過,如果僅以舉辦活動,想要吸引關係人口,帶動地方經濟的振興,終究會疲乏的,所以尚看不出具體成效。唯可確認的是,即便是首善之都的台北,仍有區域有地方創生的需求。
▲陳美伶認為,超高齡化的台北市,更需要地方創生的能量。
優人神鼓為文山區創生注能量
二○二三年十一月,我應優人神鼓邀請,出席在松山文創園區巴洛克花園舉行的「里山川」活動記者會。原來台北市文化局有一個「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其中之一在文山區,由優人神鼓結合指南宮及在地團隊,打造一個「里山川」的概念,主題是「以大地編織的肢體力量,打開人與自然間心靈共振的關係」,透過優人神鼓的原創劇場道藝合一,來展現地景的美與優雅。
在文山區最大信仰中心──指南宮的支持下,劉若瑀創辦人與黃誌群藝術總監,將文化藝術美學與禪的意境,帶入在地生活,這就是「人文地產景」最完美的結合。
台北市何其有幸,擁有世界級文化藝術團體駐點在最需要活絡的文山區,這是非常值得開發的地方創生項目,不但可做為培育藝術人才的基地,更能藉著優人神鼓強大的文化影響力,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看到台北。期待新的台北市政府,就從這裡開始,全方位啟動屬於都會型的地方創生計畫。
在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平台上,台北市並沒有缺席。
相關新聞:
踏遍全台22縣市、「創生教母」陳美伶:10年後中南部走到哪都人潮,地方創生就成功了
逆風劇團:地下社會局接住高關懷少年
聽逆風劇團團長成瑋盛的分享,總是讓在法務部工作二十二年、並且是兩個成年孩子媽媽的我非常激動,也總是紅了眼眶,甚至止不住淚水。儘管瑋盛總是把故事的緣起說得一派輕鬆與幽默,我還是非常心疼。是誰讓這三個「孩子」承擔這個大人做不到、公部門疏漏的大事?真是慚愧!
逆風團隊這樣介紹自己:在十八歲那一年,一群生命都不完美的年輕人,曾被這個社會貼上難以抹去的標籤,沒有人抱著期待也沒有人賦予過希望,因為一個構想:「希望用戲劇的方式帶著中輟、高關懷少年們站上舞台演出自己的故事。」三個曾經也有過相同生命經驗的年輕人,瑋盛、韋志、奕醇,決定創立「逆風劇團」。
我們的願景,是承接偏離體制與社會航道的中輟、高關懷少年。沒有一個孩子是自願變壞的,而他們應該擁有改變的機會,為自己創造生命的價值。我們的使命,是透過戲劇與陪伴的方式引回正軌,在參與劇團後,從中找尋到人生的方向與自我的價值,並引導成功賦歸的孩子,在未來能夠為社會有所付出與回饋。
為什麼是「地下社會局」?逆風團隊除了透過戲劇的角色,讓孩子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自己,找到未來的路之外,平時則是一個大帶小的陪伴。因為所有偏離軌道的孩子多半來自「脆弱家庭」,最需要陪伴的時間,總是在社工師下班休息之後。為了不讓這些孩子求助無門,逆風劇團接住他們,填補社會局下班後空檔的需求,讓孩子得到溫暖陪伴與支持,不致迷茫與徬徨,且不淪落為「問題少年」或「非行少年」。
二○二二年一個夏日午後,我前往大稻埕和三個創辦人聊天,順便看看他們的空間場域及瞭解未來的規畫。和許多涉及社會照顧領域的團隊相同,他們也是透過組織「協會」來運作,收入大部分來自公部門委託的專案、補助和企業贊助。不過他們的起家厝早已不敷使用,距離第二個空間還有一點遠,目前充做辦公及會議使用。
而當天最開心的是,已閒置兩年、正在活化的歷史建築「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將成為逆風劇團最新據點──逆風樓。瑋盛說,未來將引進商業機能,讓逆風樓成為一個社會福利與商業最好的組合,讓孩子獲得穩定的工作機會,營利所得的盈餘將回饋給逆風劇團的青少年犯罪預防及青少年職業培育做為經費。
組車隊去淨灘、送餐給獨居老人
過去逆風劇團除了定期演出自己的故事,也以跳脫窠臼的方式引導孩子發揮創意,探索職涯取向,或參與社區活動,回饋社會。例如為了解決青少年無照駕駛的困擾,帶領孩子組成車隊,鼓勵他們取得駕照,然後一起騎機車去淨灘、去動保園區照顧流浪貓狗、送餐給獨居老人,讓孩子體認到,騎車也可以做公益。
又比如帶領孩子走進社區老人中心,同是需要被關心的族群聚在一起,藉由藝術及陪伴互相學習,使青少年從受助者成為助人者,讓高齡長者重新找回自信,孩子們也有歸屬感。這種看似另類,卻又創新的做法,值得公部門學習與借鏡。
拜訪當天,三位創辦人特別提出二○二三年的重要計畫之一,是推動「反毒劇」。台灣毒品氾濫,數十年來沒有什麼改變。記得四十幾年前,我在法務部參與的第一個犯罪防制研究議題,就是「青少年濫用藥物的防制」。
三十幾年後的二○一七年五月,我在行政院林全院長任內,以祕書長的身分,負責跨部會協調與研議提出「新世紀反毒策略」,這個計畫有別於以往以「量」為目標的查緝方式,改以「人」為中心追緝毒品源頭,希望透過阻絕毒品於境外、減少吸食者健康受損、減少吸食者觸犯其他犯罪機會,並強力查緝製造販賣運輸毒品,降低毒品需求及抑制毒品的供給。
這個計畫讓長期負責毒品政策的司法部門同仁感到振奮,因為找到了對的方法。可惜換了首長後,當初一起打拚的優秀公務員,都已轉任或離開公部門,我真心希望計畫可以實踐下去。
▲陳美伶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台灣地方創生。
獲首屆社區營造青年行動獎
逆風團隊告訴我,毒品施用者的再犯率居高不下,與其到校園演給學生看,還不如到矯正機構演給受刑人或受矯正人看,效益或許更大。他們的夥伴當中,有曾是吸食者,由他們現身說法與演出,更具說服力,於是促成了與法務部的合作計畫。
感謝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的大力協助與支持,二○二三年逆風劇團終於踏進矯正學校演出反毒劇,四所矯正學校(誠正、勵志、明陽、敦品)、十三場演出,受到矯正機構長官的肯定,希望可以追蹤成效。瑋盛也特別感謝信義企業集團在經費上的贊助。
逆風由於落腳於大稻埕,也關心社區的整體發展。二○二二年逆風團隊獲得文化部第一屆社區營造競賽的「青年行動獎」,同時成為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平台的夥伴。逆風樓咖啡館於二○二三年七月開幕了,取得咖啡證照師的孩子,正在用他們的專業,開啟一條全新的人生道路。期待公部門、企業團體,甚至關心下一代的所有長輩、前輩,走進來給他們加油、打氣。
作者簡介_陳美伶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博士,現任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曾任法務部法 律事務司長、行政院法規會兼訴願會主委、副祕書長、台南市政府祕書長、 行政院祕書長、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 教授等職。在國發會主委任內,全力扶植新創,推動地方創生,鼓勵人口 回流,被譽為台灣「地方創生教母」。著有《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在地的幸福生活: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PART 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