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26)
全聯旗下的生鮮電商「小時達」平台二○二一年上線後,短短三年就穩坐台灣最大生鮮電商寶座,甚至連韓國電商巨獸酷澎都俯首稱臣,撤出台灣生鮮電商市場。全聯是如何串起門市到消費者家中這最後一哩路?
平日傍晚五點半的捷運上,正逢下班尖峰潮,一名年約三十五歲的職業婦女忙著刷手機,把螢幕上依序顯示的蔬菜、鮮肉、水果等品項選入App購物車,等著三十分鐘後商品送上門,就可以直接回家煮飯。
她所使用的平台,就是超市龍頭全聯旗下的「小時達」。這個虛實整合的電商平台主打和門市商品同價格,全台有七百多家門市提供服務,門市密集度涵蓋九成以上的都會及住宅區,再加上與Uber Eats及foodpanda二大外送平台合作,最快三十分鐘,就能將商品送達。
今年業績瞄準60億 生鮮商品占三成
儘管小時達二○二一年才推出,但二三年該平台業績已達五十二億元,今年可望接近六十億元,占全聯總營收約五%,其中生鮮商品又占了逾三成。
甚至在二一年,韓國電商巨頭酷澎首次插旗台灣,一開始主打其在韓國最擅長的生鮮電商服務,最後仍不敵全聯小時達的在台優勢,被迫放棄,改推其他服務。「生鮮這塊,小時達確實有很大優勢,我賣不掉的菜,在全聯門市不會浪費。」
不具名酷澎員工坦言,初期雖然投入很多資源,但畢竟店數、訂單都不及全聯,在門店太少、報廢太多的情況下,最後只能認賠殺出。據了解,就連二大外送平台自營的生鮮雜貨,規模也逐漸縮小。
「沒有其他人可以做得到!雖然名為『小時達』,但平均三十分鐘就送得到,因為我店多,只要外送範圍涵蓋得到,我都能服務。」全聯董事長林敏雄的語氣裡滿是自豪,說早在疫情前就打算推出小時達電商,以服務更多消費者。
「除非有誰真的錢很多,願意砸五百億,就有可能做得比我們還快。」全聯線上事業部協理初貴民接受《今周刊》專訪,不諱言生鮮電商初期資本支出高,就算有業者想大舉搶市,還是可能賠錢。
表面上,「小時達」是因為全聯門市密集度高,加上疫情期間二大外送平台助攻,才能迅速登上全台最大生鮮電商寶座;但是這條從實體到電商的最後一哩路,全聯其實足足花了五年時間,才從門市走到消費者的家中。
時間回到一八年,全聯已嗅到零售業虛實整合的趨勢,決定開始籌備小時達電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