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抗、東亞地緣政治等因素,令許多台商紛紛轉移生產基地,針對這些議題,電梯大廠永佳捷(Masada)董事長許作名,週三(4/10)發表新書並暢談自身看法,他直言,「全球化已發生質變,以中、美為首的兩個板塊逐漸成形,台灣資本應做好應對之道。」
台灣電梯大廠永大被日立集團收購後,永大前董事長許作名退出經營團隊,另起爐灶,於2021年成立電梯公司永佳捷(Masada),並自去(2023)年4月正式對外營運。
作為重新出發的電梯新兵,永佳捷僅成立一年便繳出亮眼成績,2023年營收達1.2億元,今(2024)年預估營業額上看11億元,包括新梯加上改修改造業務1800台,維修保養5700台,力拚損益平衡甚至獲利。
不僅如此,去年起永佳捷更積極布局中國大陸以外市場,準備進軍美國、澳洲,也積極到越南、泰國設廠。
許作名表示,公司成立一年來,憑藉電梯保修與老舊梯改造台數成長、併購中小型電梯公司搶市占率,加上主要投資人寶佳機構等建設公司及台灣中南部透天別墅業主對住商電梯需求大增,均助攻永佳捷迅速站穩市場。
展望後市,許作名預期,2025年公司營收有望達到14、15億元水準,並以2025年登錄興櫃、2026年第三季上市為目標。
許作名集24年從商經歷於一書 為台商找出地緣政治新對策
▲新書發表會現場,許多學界、商界人士到場支持。左至右為,台北市東華扶輪社社長彭榮富、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中研院政研所教授冷則剛、永佳節董事長許作名、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劉明浩、眾博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許兆慶。
不僅全力衝刺本業,永佳捷董事長許作名業外也沒閒著,花費將近一年時間,完成著作《台灣資本 1949~ 台商學》(Taiwan Capitalism Since1949~ Studies in Taiwanese Business)。
該書內容講述台灣1949年至今的資本發展,以及許作名自身24年間在兩岸豐富的從商經歷,由他口述撰著,再交由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劉明浩研究與文字整理,並獲熟悉中國大陸政經情勢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暨費正清研究中心教授Meg Rithmire(任美格)撰寫推薦序。
發表會現場包括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中研院政研所教授冷則剛、眾博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許兆慶,以及台北市東華扶輪社社長彭榮富,均現身支持。
許作名分享,一開始興起寫書的念頭,是源於退出永大經營後的一段空白期,他受到許多親友鼓催撰寫自己的家族史,再加上後來成立永佳捷,又面臨公司要赴美國、中國發展時,遭遇地緣政治、中美對抗等不確定因素,讓他開始思考台商的下一步對策。
「中美對抗加上地緣政治,全球化發生質變,以中、美為首的兩個板塊的全球化逐漸成形,夾在中間的包括印度、東南亞、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台灣也是一樣。」許作名直言,被兩大勢力夾擊的台灣,應準備好第二條出路。
通膨不可能下來 企業「中國+n」策略讓成本大增
「通膨在我看來不可能下來,成本不斷推上去⋯⋯以後買蘋果價格可能多一倍,一支10萬元你要嗎?」許作名感嘆,許多企業受中美對抗影響,紛紛採「中國+n」策略分散風險,但成本與效率與過去相比美景不再,成本增加甚至可能轉嫁給消費者。
另外,書中也以許作名自身的永大電梯為例,詳述1949年以來,中小企業為主的眾多成功台灣企業家,1990年後為何西進大陸,以及西進後從沒沒無聞在地品牌躍升國際大企業,到引發經營權大戰等歷程。
冷則剛也稱讚,他20多年前教授全球化課程時,地緣政治的理論已被束之高閣,但到了現在,全球化的樂觀想像已被在地化需求取代,地緣政治的問題再度浮上檯面,讓人不得不思考未來全球人才流動、東南亞興起等議題,而本書正好可以作為學術參考的一個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