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的養殖牛肉,有利用廢棄酒糟養牛的歷史背景,形成金門牛肉自成一格的特色。
但即使有此利基,「金門牛肉」這塊招牌,仍遇到標示混亂與投機行銷的挑戰⋯⋯。
上周和酪農好友桂芳牧場夫婦一同到金門交流養牛產業。第一站到金門畜產試驗所,其老字號品牌青草地鮮乳,是所有離島中唯一擁有乳牛場、加工生產鮮乳的地方。但在學童奶政策停止,且台灣本島乳品企業能供向金門後,不得不面對轉型的壓力。
彩繪的牧場與加工廠旁,有一座大大的乳牛溜滑梯,還有馬隻數匹,承襲了此地前身為牧馬場的歷史,腹地廣大開闊,是適合發展食農教育的所在。在聽所長說著地方故事時,也了解除了乳牛飼養外,在地更重要的產業,是牛肉。
原來,金門酒廠曾遇酒糟不易處理的問題,一九八八年曾爆發酒糟汙染海洋的事件,當時農委會請台南牛肉合作社主席曾榮泰獸醫師輔導廢棄酒糟再利用的養牛計畫,不但解決了部分廢棄物的問題,更讓在地牛肉有了特色與歷史背景。
我們的下一站,就是造訪當年曾獸醫師的戰友薛大哥,他感性地向我們訴說當年的故事。而那位曾獸醫師,就是桂芳牧場酪農的爸爸。先人已逝,但飼養模式卻留下了,成為金門牛肉產業的珍貴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