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出版業進入寒冬,該怎麼救?這個存在已久的老問題,政府一直沒做

出版業進入寒冬,該怎麼救?這個存在已久的老問題,政府一直沒做
▲近年出版業進入寒冬,為建立與讀者的關係,因此積極舉辦各式實體活動。

劉芮菁

傳產

攝影/劉芮菁

2024-01-29 17:20

去年平安夜,全球最大繁體中文書店的信義誠品在晚間10點30分正式熄燈。店內設置的留言牆上,「再見誠品」、「謝謝你陪我長大」、「信義誠品,晚安」…一張張便利貼是讀者滿滿的不捨與祝福。上千人在寒風中倒數,看著營運18年的信義誠品走入歷史。

 

寒風不只吹向誠品,坐落在東門商圈35年的金石堂信義店,也在去年11月底結束營業,不少出版人更「體感」2023年的銷售又不如以往。

 

隨著科技演進,或許有人對「出版」這個古老行業的消逝不感惋惜。但出版業作為文化產業的基石,是孕育創作者的起點,舉凡橫掃國際的日本動漫、好萊塢影劇,多數知名IP都來自出版業的小說、漫畫。當台灣將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為國家戰略產業,立法院更修法以租稅優惠鼓勵企業投資,盼能向國際輸出文化軟實力的同時,不能不注意到出版業的榮枯。

 

為振興出版業,文化部陸續推出各項措施,包括協助出版業數位轉型補助、獎勵全國各縣市實體書店串聯舉辦創新書市活動、引導圖書館以定價七折以上採購圖書...等。但種種措施多停留在補助層面,卻遲遲沒有解決長期令業界困擾的問題——產業調查不健全。

 

產業調查有多重要?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解釋:「業界在做決策的時候,會需要判斷整體的趨勢,到底你的營業額衰退了,是你沒有做好?還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造成同類型的書銷售都不好?這就需要產業調查報告才能知道。」

 

出版業長期缺乏數據   習慣「憑感覺」出書

 

正因為缺乏數據,台灣出版業長期以來普遍有「找不到讀者」的困擾,編輯只能憑主觀感受、過去經驗,或觀察部分書店通路的銷售排行榜來規劃出版方向,讓出書變得像在賭博,產業裡的大家猶如瞎子摸象。

 

出版社不清楚讀者需求、讀者也找不到書,形成「產品」與「需求」脫鉤的現象。有些出版社會不斷出新書,盼能「賭中一次」賺取大量獲利,以彌補其他虧損。但在台灣出版市場萎縮的趨勢下,商品長期供過於求,只會讓各家業者分到的利潤越來越少。

 

台北市出版同業公會理事長暨時報文化董事長趙政岷說,近二、三年來,出版業界明顯感受到銷售狀況越來越差,尤其2023年是時報文化10年來獲利最差的一年,這也代表業者來到了轉型的時刻。「這時候大家就會期待,有更清楚的數字來做參考,用科學一點的方式經營。」

 

日本出版智庫「出版科學研究所」  每年提供產業報告

 

事實上,世界前幾大出版市場的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都是由業者組成的出版協會或書商協會發布產業調查報告。以鄰近台灣的日本來說,是由「出版科學研究所」進行調查,並定期發布報告。

 

出版科學研究所是日本書籍經銷商「東京出版銷售株式會社」(簡稱「東販」)於1956年成立,專門對出版業議題進行科學研究的智庫單位,後來被轉移到由出版業者、書店業者組成的「全國出版協會」轄下,現在是日本出版業界唯一的公共研究機構,其調查與統計結果不但被業界廣泛使用,也常被媒體、學術機構或企業引用。

 

由於日本出版業由兩大書籍經銷商「東販」、「日販」壟斷,出版科學研究所可從經銷商的流通動態去做推算,提供各類指標的詳細數據,包括書籍與雜誌的銷售額、銷售量、退書率、平均售價,雜誌的休、創刊名單,還有年度暢銷書、書店開業狀況、讀者閱讀習慣調查等資訊。出版科學研究所除了每年4月底發行前一年度的調查年報,還會在每月發行月報、每季發行季刊。

 

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報告  完整統計各類書籍銷售狀況

 

記者實際購買去年10月發行的秋季刊檢視,報告先分析1997至2022年的閱讀環境變化,提供了2020年至2023年9月的營業額、銷售量、退書率等基本數據,還將當季的新書與雜誌分門別類做統計,書籍有涵蓋社會科學、歷史地理、自然科學、語言學習、藝文生活、文學小說等各大類,雜誌則有文學、女性、大眾、文藝、綜合等,詳細呈現每個分類的銷售狀況。

 

完整的數據統計可判讀市場趨勢,甚至與社會趨勢做比較。例如,出版科學研究所2022年年報就指出,童書銷售額從1998年的700億日圓,幾次震盪後在2013年後持續成長,到2021年攀升至967億日圓,顯示童書銷量並未隨著少子化而減少,現在14歲以下的人均童書銷售額反而比過去更高。

 

從日本童書營業額與14歲以下人口的歷年趨勢比較,可以發現近年童書市場並未因少子化萎縮。(資料來源: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2022年年報)

 

熟捻出版業的日本作家飯田一史曾在著作中也依產業報告分析,傳統文藝小說銷量10年內萎縮了四分之三,文學市場的半壁江山是由「網路小說」撐起。

 

根據日本書籍經銷商「日本販賣株式會社」(簡稱「日販」)2021年報告,傳統文藝小說的銷售額在2020年時,已經下降到2011年的46.4%,再根據出版科學研究所2021年9月出版的月報,網路小說在文學書中,按數量佔43.7%、按銷量佔37.2%。換言之,網路小說是「文藝小說」這個類目的銷售主力。

 

因此飯田一史指出:「如果不是網路小說,文學市場的萎縮可能更加嚴重。」但他也強調,傳統文藝小說的衰退,並不是網路小說的錯,而是涉及大環境的宏觀因素,包括經濟成長停滯、少子高齡化、科技演進等。重要的是,應透過比對數據獲得情報。

 

日販出版的《2021年出版品銷售實際狀況》顯示,文藝小說銷售額在2020年跌至2010年的46.4%。(資料來源:日販《2021年出版品銷售實際狀況》)

 

近年出版業積極轉型 台灣以財政部統計推測出版業產值恐失準

 

回到台灣,目前出版業的年度營業額,以財政部的營利事業家數及營業額統計推估約190至195億元。但現在許多業者積極拓展各式收入,例如舉辦活動、線上課程,統計中的營收已不完全來自銷售書籍。此外,許多出版業者身兼經銷商,但在財政部的分類裡,只能以「出版」與「經銷」二選一或歸類,造成部分出版的產值因此沒有被納入統計。

 

馮勃翰說,儘管有些許誤差,如果產業很穩定,每年的統計還能觀察出一個趨勢。但現在科技正迅速改變人類的閱聽習慣,各家出版社都在嘗試調整商業模式,「如果用現在的計算方法,一家公司要嘛全部收入都算成書、要嘛全部都不是書,就會錯失很多重要的訊息。」

 

由於台灣的出版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幾乎沒有公開發行股票,業者之間又有競爭關係,長期以來就有銷售數據不透明的問題。加上台灣的書籍銷售通路非常複雜,除了主流的博客來、金石堂、誠品等大型通路,很多小型書店、文具行也會賣書,還有許多各別合作的出書企劃,出版社與通路之間又隔了經銷商。業者從大通路也只能即時掌握自家約五、六成的銷售狀況,遑論看到整體的銷售趨勢。

 

文策院僅能公布「前年」數據 業界批資訊過時、沒有用

 

而台灣出版業的產業調查,目前是由文化內容策進院進行。但業界普遍認為,台灣的產業調查報告只提供前年數據,去年的產值要明年才公布,如此過時的資訊對業界並沒有參考價值。去年底收到產業調查的問卷時,還有人戲稱是「埋時光膠囊」。

 

「就算我現在看到2022年的,也是太久了。講白話一點,這些調查報告對台灣的出版業一點幫助都沒有。」親子天下副總林彥傑直言,這些資料都是歷史,完全沒辦法協助業界即時作決策。

 

不具名的出版社主編「A編」指出,數據可以觀察閱讀人口的變化,以及政策實施有沒有到位。「比如說我們現在有文化幣,但文化幣有沒有真的讓這些青年學生去買書,然後你的書市有沒有真的成長。但從現在這個調查時間來看,中間的這個延遲,就會造成一些出版企劃或政策設定的誤判。」

 

文策院年報將上下游互相交易的產值全部相加 出版業產值竟破1000億

 

更讓部分業界人士覺得荒謬的是,文策院1月8日公布的《2022-2023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初步報告,竟將出版業上中下游之間互相交易的產值全部加起來,出版社賣書給經銷商算一次、經銷商賣給書店算一次、書店賣給讀者算一次,總計出版業共有1000億的產值,明顯偏離實際情形。

 

對此文策院解釋,將該產業的產業鏈上中下游廠商營業額加總,是為了瞭解我國文化內容產業或文創產業占全國GDP比重。產業加總規模亦可與主計總處各產業之生產總額進行比較。

 

此外,目前產業調查是透過問卷調查、訪談、蒐集財稅資料與其他次級資料綜整而成。但問卷調查沒有強制性,通常回收率只有約20%,也無法確定回填內容的正確性。因此專家對問卷的準確性存疑。

 

國圖收錄新書數據 資料庫資訊簡陋挨批難用

 

另一方面,收錄書籍資料的國家圖書館,也沒有建立完善的開放資料體系。林彥傑解釋,國圖針對書籍的統計有兩套系統,一個是ISBN的申請系統,另一個是收錄所有出版書籍的「臺灣書目整合查詢系統」,這兩個系統的資料沒有串接在一起。且「臺灣書目整合查詢系統」資料簡陋,僅有書名、作者與定價,沒有封面、簡介等讓使用者可辨識書籍的資訊。讓業者覺得非常難用。

 

「例如你看到不同出版社出的《西遊記》,可是你看不出來它有什麼差別。是原文版還是兒童版?」林彥傑說,這些資訊對要開書店的人來說非常重要,政府應該要有「開放資料(Open data)中心,讓使用者能透過書目系統能掌握書籍資訊,而不是還要另外去網路書店找封面。

 

汪達數位出版創辦人董福興則指出,現在「臺灣書目整合查詢系統」只能在圖書館之間被使用,對業界是沒有幫助的,如果國圖能把新書出版的數據做好,例如一個歷史線的編輯,可以從中知道競爭的出版社有哪些、大家都出什麼歷史書,這都非常重要。

 

國圖:已積極聽取各界意見並著手研議改善方案

 

對此國圖回應,目前「臺灣書目整合查詢系統」的書目資料有提供書封,但並非每個書目皆有。國圖已努力爭取經費,規劃於ISBN系統新增提供業界上傳書封及簡介機制,豐富書目資訊。

 

國圖強調,對於ISBN系統之書目資訊與正式編目資訊之落差,去年12月11日已邀請出版業代表、學者專家出席由國圖召開之會議,聽取各界意見及需求後,也立即著手研議,今年開始上傳政府開放平台之資料,將增加更多新書書目資訊,同時也爭取經費精進系統功能提供業界更新資料管道,希望業界與國圖攜手共同努力,以提供各界正確的出版資訊,有效掌握新書清單。

 

台灣產業調查品質差該如何改善?業界意見不一,但認為時程太晚是最大問題

 

對於產業調查不健全、缺乏準確數據的問題,業界普遍認為應加快調查速度,至少每年可公布前一年的數據。林彥傑更建議,現在圖書出版品銷售收入免徵營業稅,業者都會向財政部申報免稅額,文化部從財政部抓資料,就可獲得完整的銷售數據。

 

林彥傑認為,現在文化部、文策院的重心多放在影視產業,相較之下出版業被分到的資源較少。但他強調,許多知名影視IP都是從出版業來的,「你現在看到的日本動漫IP,《進擊的巨人》、《咒術迴戰》,哪個不是從漫畫開始的?你沒有書這個源頭,一直在講IP,怎麼會養成IP呢?」

 

「如果政府不重視出版這個源頭,從我們的文學、童書、漫畫裡面養IP,直接說要用影視養IP,是不可能的。」林彥傑說。

 

趙政岷則呼籲,台灣出版業是自由出版,在華文出版界佔有一席之地,儘管市場不大,但創作量能很大,是台灣在文化輸出上很重要的一環,政府應該把出版這個「本」做好。

 

趙政岷更建議,政府可撥個十億元的預算當作健全出版產業的發展基金,有常設機構可以進行出版業的研究,或能盡早公布整體產業輪廓,幫助業者了解銷量變化。出版業經歷2023年的寒冬,這樣的資訊對業者更重要。

 

馮勃翰則認為,政府以標案形式、由上而下進行的產業調查,不盡然能掌握業界環境變化。以國外經驗來看,從公協會發起的調查,才能符合業界的需求。研究成果還能對外販售,產生新的商業模式。

 

「其他國家的公協會是,他們一旦做,就要做到這個資料是很有用,然後很貴,但因為你(會員)有貢獻,你有填問券,所以這個很貴的東西,你可以免費取得。」馮勃翰說。

 

不過業內也有人認為,出版業界有點太安於現狀,等著領補助,儘管知道產業調查報告品質很差,卻也沒有積極解決問題。或許業內的首要之務,應是更積極地凝聚共識,商討具體的需求與解方。

 

文策院:已積極改善數據發布期程,同時將持續諮詢專家意見

 

對於現行產業調查報告的公布期程問題,文策院回應,因資料來源主要為財政部財稅資料,每年5月報完稅後,6月才可向財政部申請調閱上一年度廠商營業稅資料,導致統計調查數據無法提早蒐集分析,不過仍可透過歷年數據的累積,掌握產業長期發展趨勢與走向。

 

文策院表示,已積極改善數據發布期程,提前增加發布產業重點數據摘要,完整報告後續將以紙本出版品發布。同時文策院也將持續諮詢產業專家意見,確定可行的改善方式。

 

至於從財政部取得免稅資料計算營業額的方式,文策院回應,圖書免徵營業稅制度適用於具ISBN編號的圖書,的確更有助於掌握圖書出版實際情形,文策院先前已於出版產業調查時,請財政部提供免稅額資料,未來將持續進行以掌握出版趨勢與觀察。

延伸閱讀

曾被視為「廢物」   外泌體10年後躍升全球生技新寵  細胞「泡泡」藏抗老因子  台廠攻藍海市場
曾被視為「廢物」 外泌體10年後躍升全球生技新寵 細胞「泡泡」藏抗老因子 台廠攻藍海市場

2024-01-10

從美妝保養到修復退化神經...血腫權威陳耀昌,75歲創業瑞福生醫:外泌體應用搶台灣第一
從美妝保養到修復退化神經...血腫權威陳耀昌,75歲創業瑞福生醫:外泌體應用搶台灣第一

2024-06-06

台灣大砸2億領投「停車位界uber」創共享車位經濟!Uspace如何把停車變「有趣」?
台灣大砸2億領投「停車位界uber」創共享車位經濟!Uspace如何把停車變「有趣」?

2022-10-27

中國醫藥大學投入有標靶外泌體治療 難治癌症與神經退化疾病現曙光
中國醫藥大學投入有標靶外泌體治療 難治癌症與神經退化疾病現曙光

2024-10-21

從保養品到新藥,艾萬霖創辦人林奏延推動台灣外泌體技術走向國際,創辦台灣第一家外泌體新藥開發公司,人類外泌體保養品上市,第一也是唯一,超越韓國大廠
從保養品到新藥,艾萬霖創辦人林奏延推動台灣外泌體技術走向國際,創辦台灣第一家外泌體新藥開發公司,人類外泌體保養品上市,第一也是唯一,超越韓國大廠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