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隆畢業於台大土木工程學系,到美國取得華盛頓大學土木工程碩士與博士學位,回國後在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為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任教,後來從教職轉到公部門服務,先後擔任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副局長、局長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是國道3號、5號與東西向國道等公共工程的重要推手。
2005年初,在當時將接任高雄市代理市長陳其邁的延攬下,鄭文隆到高雄市政府擔任副市長,大力推動高雄捷運工程與諸多公共建設,歷任過3任高雄市市長。他笑說,每次新市長上任時,都想隨著市府團隊的異動而去職,但每次都被新市長留下來;直到高雄捷運完工後,他才正式離開高雄市政府,但市府仍然希望他繼續留在高雄,有事仍可請他就近協助。
「來到台船完全是一個偶然,」由於在工程專業與管理上的長才受到肯定,鄭文隆在2007年年底被推薦擔任台船董事長,上任後才發現,這家國營事業的董事長已經懸缺3年之久,多方探詢下才知道原來沒人敢接這個燙手山芋,但他仍勇於扛起整頓台船的重責大任。
鄭文隆分享,當時台船營運狀況不好,辦公室設備老舊,陷入長期虧損,雖然經過再生計畫裁員減薪,又遇上航運市場復甦,才開始出現獲利,但仍有不少問題,亟需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重啟民營化作業
鄭文隆接任台船董座的第一個重大任務,就是重啟民營化作業,雖然先前2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主管與同仁意興闌珊,但他還是決定要拚看看,於是,在2008年2月16日親自接手民營化小組,改採工程作業模式,按照明確時程逐步推進。
不巧的是,當年遇上全球金融海嘯,資本市場一片低迷,幾乎所有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的公司都撤案了,但鄭文隆仍然獨排眾議、堅持推動下去。時任經濟部國營會的副主委問他:「你為何一定要在這個時間點民營化?」他斬釘截鐵地回答:「如果不民營化,就沒有競爭力,一切都要受制於《採購法》,沒法跟國外船廠競爭。」經濟部也認同他的看法,便轉而支持台船繼續推動民營化。
然而,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主辦券商富邦證券不看好,對於相關作業並不積極,台船只能自立自強。
當時發動全民釋股,採競價拍賣搭配公開申購抽籤的方式,台船也鼓勵員工認購股票,但考慮到員工沒有多餘資金可以動用,鄭文隆獨排眾議,扛起責任特別批准提前發放2個月的年終獎金給員工,讓員工得以認購股票。
由於掛牌時機不佳,當時台船每股13.31元的釋股價格被市場認為偏高,台船與富邦證券都擔心乏人問津,不料第一天在台船大禮堂公開認購登記時,有位中鋼員工突然從背包中倒出300萬元現金,記者連忙進行採訪,他則在鏡頭前大聲表示想當台船股東,賣了中鋼股票轉來投資台船,當晚這則新聞播出後,立刻炒熱資本市場的熱度;第二天富邦證券也積極動員並鼓勵認購,很快釋股部分就全數完售。
12月22日台船掛牌首日,股價從13.1元連漲7個停板,漲到22點多元,後來還曾衝到44元的高點,是當年極為罕見的IPO成功個案。
開展新階段,穩住訂單大作戰
至今,鄭文隆回想起來,台船整個民營化和IPO的過程非常曲折,但他堅決提前發放獎金讓員工有錢認購的做法,加上媒體報導炒熱氣氛,扮演了推波助瀾的重要因素,讓台船得以順利開啟民營化上市的新頁。
雖然通過了民營化的考驗,但台船所面臨的挑戰,還不僅於此,國際情勢的轉變更為嚴峻。
2008年之前,台船適逢全球造船業向上的景氣循環,接單頗為順利,然而,不堪金融海嘯襲擊,航運需求急轉直下,全球船東都想撤單「棄船」,寧願放棄先前支付的部分款項,也不願依照合約交船,讓台船相當頭痛;為了穩住訂單,鄭文隆帶領團隊展開「穩單」計畫,遠赴德國、以色列等地與客戶交涉。
「有次飛到德國4天來回,只為了跟客戶談一個下午,」鄭文隆回憶,由於台船主動釋出誠意,表示可以延後交船,且在付款條件上盡量通融,所有客戶都願意保留訂單、沒有任何撤單,讓台船有驚無險度過難關;當時由於許多造船業倒閉,台船訂單的價格仍守住高檔,讓台船接連幾年都繳出不錯的獲利成績單。
鄭文隆2007年至2010年的第一次任期,創造了台船的輝煌時期,獲利不錯,2009年更是突破紀錄的一年,當年員工領取了6.2個月的獎金,這在台船歷史上還是絕無僅有。
台船經歷民營化上市的過程,員工除了結算退休金,多數還因投資自家股票而有所獲利,整個士氣與氛圍跟過去截然不同。鄭文隆記得,當時有一些現場員工,因為晉升有房階級,入厝時還特別邀請他去新房參觀,表達對台船的感激之心,讓他相當感動,也證明公司正走在對的路上。
2016年,鄭文隆再次回鍋擔任台船董事長,雖然明知前路難行,但畢竟已將屆退休年齡,加上與台船及同仁間,已經長久累積了深厚的感情與使命感,即使知道公司業績下滑,還是義無反顧,展開第2趟「冒險」之旅。
不讓奧客予取予求
鄭文隆第一個重要任務,是面對棘手的船東。
早在1990年代,台船就曾與希臘船東交手過,當年該希臘船東每每利用各種手段四處刁難,甚至鑽合約漏洞,刻意戴手套檢查船艙表面,表示有灰塵不乾淨,藉此拖過合約交船節點,讓台船因違約而支付違約金;當年台船曾經大虧一個資本額,最後不得不實施再生計畫,就與該國船東的慣用惡劣行徑有關。
鄭文隆重掌董座後,又遇到另一位船東的惡意對待,這次還派了4位羅馬尼亞監工,在基隆廠鎮日刁難,意圖拖延為期6個月的工期,不僅不想接船,還可以要求台船賠償違約金。
眼看同仁辛苦打造的高品質商船被客戶這樣糟蹋,鄭文隆決定不再委曲求全,完成建造後,他同意讓該船東棄船,並公開拍賣這艘船,因為建造與驗收期間不斷被挑毛病、重新修改,每個工件都相當完美,反而吸引日本船東高價收購,不僅順利在市場上轉賣這艘船,賣價還高於原船東訂價,讓團隊出了一口氣。
作者簡介
王御風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曾任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職媒體、出版社、社區大學,著有《波瀾壯闊:台灣貨櫃運輸史》、《笑看波濤:林省三的海運人生》、《舊港新灣:打狗港濱戲獅甲》等書。
沈勤譽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以橫跨工程與人文的背景,在科技媒體、數位行銷、文創等領域歷練近二十年。個人著作與合著涵蓋科普、企業經營、人物傳記、旅遊、文學等類型。
朱乙真
南加大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畢業,在美國主流採訪多年,熱愛新聞工作。曾任《遠見》雜誌資深研究編輯兼記者,《未來Family》雜誌特約主編,著有《一群人,讓這裡更美好》(合著)、《與未來共榮》(合著)等書。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榮耀船說:台船公司逆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