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全聯、王品疫後持續突破成長天花板, 從導入智慧轉型開始說起

全聯、王品疫後持續突破成長天花板, 從導入智慧轉型開始說起

面對高物價、大缺工的後疫情時代,全台最大連鎖餐飲王品集團以及超市龍頭全聯,如何透過智慧轉型,突破成長天花板,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心法與策略呢?

後疫情時代餐飲零售進入新常態,面對消費者消費習性的改變、居高不下的物價導致營運成本提升,以及人力短缺問題,餐飲零售業的標竿企業全聯及王品集團選擇和 Uber Eats 合作積極導入智慧轉型,結合數位工具,面對疫情新變革。

 

全聯「小時達」線上線下整合,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品牌

 

全聯小時達負責人郭菁菁

 

全聯小時達負責人郭菁菁在接受《今周刊》專訪中分享了全聯轉型的過程以及心法。2021年全聯看到生鮮外送市場的機會,因此決定從實體跨入電商,並和 Uber Eats 合作推出「全聯小時達」。在2023年第一季,全聯小時達的營收相較於推出的第一年同期,已經在3年內超過9倍成長;與2022年同期相比,也有成長超過5成、平均客單價成長4成的好成績。

 

擴大服務門市與線上商品數,成為最接近顧客的「心」品牌

 

全聯小時達目前服務店點已達740家店,約8成以上的門市商品都可以透過小時達點購得到,還針對上班族等追求時間效率的消費者,加速拓展 ready-to-eat 商品如加熱即食、熟食品項,郭菁菁表示,「全聯期望以高 CP 值且多元的食、用品成為民眾採購生鮮日用品的首選線上通路。」

 

加「值」不加價,即時回應消費者需求

 

為了因應數位趨勢與智慧手機普及化,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的改變,郭菁菁提到「全聯必須也必然加速數位轉型,以便與市場接軌,更即時回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全聯期望在提供更方便、優質的服務體驗之外,同時拓展更多的族群,像是年輕學生、單身上班族、外食族等。

 

 

郭菁菁也強調,全聯「小時達」與同集團的大潤發是唯二線上外送不加價的生鮮雜貨品牌,透過數位化、快商務的即時配送,眾多全聯的生鮮商品可以維持最新鮮狀態配送到消費者手上,也同時還維持原本的價格優勢。

 

流程數位化,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益和品質

 

此外,全聯在導入數位轉型後,讓公司內部員工們十分有感,例如因系統化程度的提高,簡化門市人員的工作量,讓工作與管理更有效率,又或是現場人員因此有更多時間專注於服務的提供,消費體驗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同步提升。

 

王品集團導入數位工具,創造全新餐飲體驗

 

王品集團企業發展中心副總經理李碧珊

 

台灣首家營收突破兩百億元的連鎖餐飲龍頭王品集團適逢成立30週年,王品集團企業發展中心副總經理李碧珊在專訪中分享了集團的轉型之路,以及如何透過數位工具帶給每一位「貴客」最好的體驗。

 

結合數位優勢,提升內外部體驗

 

「雖然集團旗下品牌眾多,但對數位轉型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將餐廳的美味與有溫度的體驗,傳達到消費者家中。」李碧珊表示。王品集團運用數位工具提升顧客體驗及導入營運流程,強化顧客的互動與管理,而 Uber Eats 的外送平台服務、廣告行銷方案提供了王品更高的便利性及能見度。

 

導入數據化,提升多品牌企業經營效率及效能

 

王品集團透過 Uber Eats 的數據儀表板一次整合旗下24個品牌,讓同仁能在同一介面輕鬆地了解經整合的經營數據,透過多品牌水平比對、時間趨勢追蹤,讓王品集團即使沒有實地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也能更貼近消費者真實需求,同時了解各品牌在外送管道經營的情況,適時調整經營方向。

 

掌握會員經濟,拓展數位多元客群

 

除此之外,王品集團接下來也將繼續透過集團會員經營、數位管道、餐飲零售商品的發展,持續耕耘不同的用餐場景,真正解決消費者吃的大小事。李碧珊接著舉例說明,「王品瘋美食 APP」,從用餐資訊到支付工具一應俱全,滿足消費者用餐社交等情境需求。同時,也透過推出商品、打造「王品瘋美食購物網」,將顧客體驗從餐廳延伸至餐桌、辦公桌。

 

 

作為業界的龍頭企業,全聯以及王品集團在導入數位轉型後皆取得亮眼的成績單,顯示未來餐飲零售業導入數位轉型,已不只是對抗疫情的替代方案,而是能夠保持競爭力,提升營運效率的好工具。而在企業智慧轉型的路上 Uber Eats 將會是企業的最佳合作夥伴,透過背後強大的科技力與服務力,協助在地餐飲零售業者,共創事業新高峰。

 

 

「不全然是由上而下的政策,反而是由下而上的凝聚。」長期研究台灣鯖魚的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呂學榮點出,正是因為南方澳的鯖鰺漁業得天獨厚,「當地漁獲幾乎都是鯖魚,而且都在當地拍賣,漁民能凝聚共識,這樣的條件是其他漁業難有的。」

 

南方澳港口採樣花腹鯖體長調查

 

南方澳法規管制十年

仍難擋鯖魚變小危機

 

南方澳漁民不只在鯖魚生長期、產卵期不出海,更因月圓會影響集魚燈的效果,慣例上,漁民會在每個月農曆十五日到十七日固定休漁,若再加上海象因素,「一年出海最多一二五天。」莊清旺估算。

 

只是,南方澳鯖魚捕撈即使有漁民自主節制,加上全國最嚴格的漁業管理辦法,被視為全台領先典範,十年下來也僅能勉強「守成」——雖能維持住產量,卻浮現「鯖魚愈抓愈小」的危機。

 

數字會說話。呂學榮研究團隊多年來對南方澳漁港捕獲的花腹鯖進行調查,○一年時,花腹鯖平均體長三十公分,到了一二年,平均體長僅二十五.七公分。體長變小,代表魚還來不及長大、繁殖就被抓捕,族群數量將會減少。

 

一三年訂定《鯖鰺漁業管理辦法》後,加強管理下,鯖魚大小雖逐漸回歸水準,但好景不常,二○年以後急轉直下,去年再降為二十六.九公分。

 

為何實施最嚴格的漁業管理辦法,依然擋不住危機?

 

呂學榮認為,近年鯖魚捕獲量減少、體長等問題,不盡然因過度捕撈,較大因素來自氣候變遷,漁獲下降的那幾年,台日韓的鯖魚都面臨一樣問題。

 

面對鯖魚體長變小的警訊,官方再收緊規定,漁業署今年起針對鯖魚進行總量管制,公告今年容許總漁獲量為九萬公噸,每艘船還有固定配額,且漁船間不允許移轉配額。

 

在 南 方 澳 漁 港 的 地 磅 站 , 行 家 站 在 高 台 上 看 著 一 車 車 的 鯖 魚 , 拍 賣 聲此起彼落。

在南方澳漁港的地磅站,行家站在高台上看著一車車的鯖魚,拍賣聲此起彼落。(攝影/陳睿緯)

 

搶救資源  管制升級立意良善

漁民挺永續卻憂配套不足

 

在新制下,一旦漁獲量達總容許量的九成,漁業署就可公告停止鯖鰺漁業於東北海區捕撈,若個別漁船達配額量的九成,政府也可命令限期停止捕撈。

 

「這個管制當然是為了永續。」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解釋,鯖鰺漁業對民生非常重要,漁民也會自主管理,發現魚體型太小就會停止捕撈;若市場價格過低,也盡量不捕撈,透過這些方式希望能讓生產量趨穩,漁民收益也會穩定。

 

不過,總量管制實行三個多月,南方澳老船長們至今仍議論紛紛,莊清旺形容:「就像把腳捆起來!」就連較能接受永續觀念的年輕船長,也有疑慮。

 

今年四十歲的林啟翔,曾在科技業工作,今年是他回鄉捕魚的第八年。作為年輕世代的船長,他關注漁業永續,願意遵守法規,也支持總量管制;但問題出在配套,「限縮漁獲量後,魚價能否跟得上?」他點出漁民常有的疑問,「在大月看到魚,要叫我們放過牠們嗎?」

 

畢竟,漁民以海為生,生計是最優先考量,採用扒網的船隊一個月成本最少一五○萬元起跳,政策不能單方面要求漁民犧牲,應拿出更能平衡生態和漁民權益的作法。

 

不只對總量管制有疑慮,對於受到最嚴格漁業管理的南方澳漁民而言,漁業署及海巡署取締非法捕魚的量能不足,也經常讓守規定的漁民感到不公平。

 

《鯖鰺漁業管理辦法》只管扒網和圍網船,四十五歲的船長李信良就說,南方澳的扒網船都受到管理,漁民也設立協會自治,但有些漁船不屬於南方澳,且使用會影響海洋底部的底拖網,「把地形都破壞掉,拖到魚都不見了,要再去處理已經太晚了!」

 

張致盛則重申:「以台灣海洋的狀況,一定要做轉型。」漁業署鼓勵漁民改變漁具、網具,在執法上,會與海巡署配合取締,依法規該懲處就懲處。

 

「如果對鯖魚的管理失敗,台灣整體漁業就崩潰了。」呂學榮直言,台灣鯖魚產業雖大,但面對挪威鯖魚的競爭,產業其實浮現危機,「捕魚文化若完全消失,反而是一種文明倒退。」

 

轉型永續漁業的挑戰,是人與大自然間的協調,儘管對逐漸收緊的漁業管制怨言不少,莊清旺仍抱持開放心態,「我們跟著趨勢走,跟著年輕人走,這樣才會進步!」這群漁民,並不排斥漁業轉型、永續發展的理念,他們在等待的,是更好的溝通、更周全的方法。

延伸閱讀
抵不住台南小吃的魅力,謝金河破戒吃「這2樣」宵夜:賴清德也曾颱風天早餐大啖羊肉湯
抵不住台南小吃的魅力,謝金河破戒吃「這2樣」宵夜:賴清德也曾颱風天早餐大啖羊肉湯

2024-10-24

「北北基宜」防豪雨!康芮颱風今生成逼近台灣 和潭美「雙颱共舞」:下週四天氣才好轉
「北北基宜」防豪雨!康芮颱風今生成逼近台灣 和潭美「雙颱共舞」:下週四天氣才好轉

2024-10-25

25歲存款破300萬!她自創「理財歸零法」:不當刻苦守財奴,每一塊錢都「用心」花掉,也能變有錢人
25歲存款破300萬!她自創「理財歸零法」:不當刻苦守財奴,每一塊錢都「用心」花掉,也能變有錢人

2025-03-17

都快11月了還有颱風?專家「秋颱大爆發」,熱帶擾動發展恐增強為中颱,對台灣有影響?鋒面先來報到
都快11月了還有颱風?專家「秋颱大爆發」,熱帶擾動發展恐增強為中颱,對台灣有影響?鋒面先來報到

2024-10-18

細菌把肺部吃破開洞…台灣「類鼻疽」已18死創新高!颱風後1個月內確診暴增,8大病徵一次看
細菌把肺部吃破開洞…台灣「類鼻疽」已18死創新高!颱風後1個月內確診暴增,8大病徵一次看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