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結束後,開始攸關一生的選擇—以喜歡的專科做為未來行醫的奮鬥戰場!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在熱門的內、外、婦、兒4大科當中做選擇,這也是最令人煩惱的時刻。
成績好才能優先選科
其中,婦產科是許多人的首選,原因有二:一是婦產科要接生,看到小生命誕生是喜事,令人開心且充滿希望;二是能夠賺比較多的錢,尤其訓練過程比起其他科別來得短。雖然內科、外科、小兒科與婦產科都是四年完成住院醫師訓練,但婦產科完成4年訓練後,就可獨立接生、開刀,而且收入相對較高。行醫固然需要懷抱愛心,只不過很多人選婦產科是著眼於收入較高,利益當前,難免受到誘惑。
老實說,我最初選擇婦產科的確是看在收入高的份上。內外婦兒4大科都是賺錢的科別,可是當年的婦產科比其他專科更容易賺到錢,主要是當時還沒有健保制度*1,許多醫療項目必須自費,生產也是一樣,剖腹產的費用又高出自然產甚多。加上當時的生產數相當多*2,因而吸引不少醫學系畢業生投身婦產科,使得婦產科變得炙手可熱。即使中山附醫在規模上比不上其他大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依然滿招。
在「向錢看」的潮流之下,我也不能免俗地想以婦產科做為日後發展的主戰場。因為我的人生不只要力爭上游,也想要多賺一點錢,才有機會改善家裡的困境。只不過婦產科並非你想選就選,實在有太多人想當婦產科醫師,因此選科的時候,是依據學習成績的總分計算,總分高的才能優先選科。也就是說,在校成績優異者才有優先選擇的資格!
當年,婦產科的學習環境不多,中山婦產科大概就8、9床的規模,發展並不算成熟,一度猶豫是要留下來, 還是到別處發展。本來有意去臺中榮總,但中榮規定收2名住院醫師,卻又額外收了2名,稱為「extra」。正式員額的住院醫師可領月薪6千元,extra的只有3千元,還要2個人均分,也就是一人1500元,這樣的薪水對當時的我來說,根本難以應付基本生活所需,所以就未將中榮納入考量。
基礎學習要扎實,才能成為好醫師
後來去了省立嘉義醫院*3,因為待遇比較好,一個月有1萬元。可是才待一個月,因個性不合就決定離開。起初基於收入不錯才選擇嘉義醫院,但其實內心仍潛藏著學習的欲望,希望在臨床之外,還能有研究工作。不過,那裡完全是獨立作業,沒有主治醫師帶住院醫師的教學制度,想要學東西很難,即使是基礎的也沒人可教。
那時抱持的想法是,基礎學習若不夠扎實,是無法成為好醫師的!中山附醫不是最優,但起碼具備基礎的教學制度,能夠讓我循序漸進、一步步學習成長。特別是考量自己沒有任何家世背景、社會關係,更需要鍛鍊實力傍身以做為發展後盾。幾經思考,還是決定回到中山附設醫院婦產科當住院醫師。
回到中山附醫,算是人生中幾個很重要的決定之一,更是影響日後發展的轉捩點。當年若繼續留在嘉義醫院,就算當到主任,再來自行開業,賺一點錢,人生也就這麼過了。但我深知人生的視野不該這麼被侷限,一般的開業醫師非我所想所願,也不是光以賺錢為目的就滿足了。或許這條路能走得很順暢,可以解決我眼前的經濟問題,卻也框限了前景發展,難以成為懷抱理想前進、濟世助人的醫師。
開業醫師做好接生、開刀、看病的工作,就能賺到錢;工作結束後,也不用為病人牽掛而影響生活品質。雖然這是當初選擇婦產科的想法,卻不完全符合我的行醫願心。我的志向具有宏觀性,所學的醫療知識技術若只是為了滿足開業醫師所需,又如何能幫助自己實現攀上頂峰的目標!
註
*1健保制度自民國84年開始實施。
*2民國67年至71年的出生數都超過40萬人,68年更超過42萬人。如今的新生兒數目攔腰砍半再打折,民國110年出生數為15萬3820人。
*3現已改制為「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
餓肚子仍堅持精進的住院醫師
基於想要追求更長遠的發展,我毅然決然捨下月薪1萬元的嘉義醫院工作,重新回到月薪只有1500元的中山附醫,繼續過著清苦的生活。
忍耐飢餓,堅持以學習為重
然而這樣的困苦,卻也激發我不認輸的鬥志——如果不夠好,就無法有所成就,為了前方的目標,願意不計薪水多寡,眼前的艱苦只是過渡期,從小就備嘗艱辛的我,又怎會在乎再苦個幾年!就這樣,我寧願繼續忍耐飢餓,即使肚子吃不飽,做沒酬勞的工作,仍然打拚奮鬥,就怕學得不夠,還到別的地方學,希望豐富臨床經驗,並不忘時時督促自己要讀書。
披上白袍成為醫師,在外人眼裡看起來很風光,但試問:一個月只領1500元要怎麼過日子?其實根本連三餐都吃不飽。首先扣掉房租500元(後來調到600元),剩下900元。那時的自助餐一頓是50元,一天2餐要100元,再加早餐20元,一個月就要3600元,可是手頭只有900元……而且這樣的日子要過上一年,必須懂得精打細算才有辦法過活。
幸好學校附近有不少便宜的店家,我找了二中附近的一家,很多做工的人在這邊用餐,一餐20元,有2、3樣菜,飯可以吃到飽。或許是工作相當忙碌吧,不知不覺中,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第二年的薪水調漲,終於不用再計較「一餐50元太貴,只能吃20元一頓飯」的問題了。現在回想起來,住院醫師第一年生活真的很辛苦,一天只能吃2頓,完全吃不飽。早餐幾乎沒吃,偶爾吃麵包果腹,否則難有力氣從事勞心又勞力的醫療工作。肚子再怎麼餓,還是要硬撐著,加上自己已從學校畢業,不能再說「我現在都沒錢」而向大哥伸手要錢。當時完全沒有後援,再苦也要靠自己頂著。
有時想想,人生還真是微妙,就算身為人人稱羨的醫師,為了省錢,也只能跟著工人吃一樣的餐食,沒有階級之分。
兼差難學東西,專心在醫院精進
那時的醫院制度允許醫師在外面兼差看診,雖然我的經濟狀況不好,卻也沒想到外面兼職。的確,到外面兼差對改善自身經濟大有幫助,但我堅持在醫院多學點東西,把基礎打好,所以沒像其他人一樣搶著到外面兼診,因為心裡很清楚「要成功,不該是這樣做的」,甚至暗自高興,「你們都不在,東西就讓我學,我沒有錢,可是我能學到很多」。如果只想多賺錢,一開始留在嘉義醫院就好了。
沒錢的我,確實在這一年學了很多東西,無形中為日後的行醫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當時也沒有預想只要忍耐一年,之後的經濟狀況就會隨之改善,暫時忍上這一年沒有問題。倒是經常自我喊話:「無論這一年有多艱苦,我都要認真打拚!」
與眾不同的行醫之道
從決定離開嘉義醫院,回到中山附醫服務開始,即注定我要走與眾不同的路。還記得嘉義醫院的同事對我回中山附醫的決定不以為然,說:「李醫師,你要走的路很不一樣!」這一年過得確實極為艱難,吃不飽,工作又多,可是這份辛苦是有回報的!雖然後來的發展與我當初想要當醫師的念頭並不完全相同,但抱持一顆認真努力的心永遠不變。
每個突破點,都可能是邁向成功的入場券
人生的路有很多條,走一條較為困難的路,過程看似辛苦,其實成功機會更多,成就也會更大;反之,走簡單的路,不難也不辛苦,卻沒有成就感可言,更不要說追求什麼目標。畢竟大家都走相同的路,無形中充滿更多的競爭者,即使可能脫穎而出,但機會總是不大。所以,在奮鬥的過程中,一定要走一條艱困的道路,處處充滿突破的機會;每一次的突破點,都可能成為你邁向成功的入場券!
回首過往人生,充滿很多看似容易成功的機會,例如:國中畢業報考師專,畢業後當老師,很快就能改善家中的經濟;留在嘉義醫院,早早就能領高薪。兩條路都是很好走的路,更像是一種誘惑,只是我始終堅持走困難的路。
其實選讀中山醫專的同時,一度想去讀全公費補助的中興大學農業教育學系,畢業後也能直接當老師。不過,秉持當醫師的初心,仍然選擇了中山醫專。在中山附醫任職2、3年後,前輩或同事大多陸續在外兼診,我仍舊堅持留在醫院接受正規的學習,畢竟正規與非正規的學習混在一起,會讓自己的方向出現混淆,反而讓路途變得更崎嶇。所以,我必須不受誘惑,不斷拒絕外面的診所想把手術讓我開的好意。只要沒有欠錢,賺不了大錢也沒關係,日子都還是能過的。
具備開刀本事,更閱讀文獻增進實力
我一直很堅持自己的看法與作法,也很清楚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並將有限的時間做有效的運用。畢竟賺錢與學習不能兼得,只能選擇一項,而我對自己的期許與唯一選擇就是學東西!因此,一直到總醫師階段,我都堅守在崗位上,婉拒了不少在外兼差的邀約。
那時兼差一個晚上所開的刀,可以拿到好幾萬元,一個禮拜下來,大約就是中山附醫一個月的薪水。說不心動是騙人的,然而我明白:我要的不是眼前的近利,而是要像練武功一樣,必須先把馬步蹲好,打下的功夫底子才能夠扎扎實實,也才能練出蓋世武功。成功沒有一蹴可幾,唯有一步一步地走穩,一路向前邁進,即使沿途有再多的誘惑,只要心志夠堅定,自然能不受誘惑所影響。
與內科要讀書的氛圍相比,當時的婦產科並不太注重讀書,普遍觀念認為外科醫師只要會開刀,不太需要讀書,而婦產科雖兼具內科與外科的特質,卻又比較偏向接生、開刀,對讀書的要求並不高。而我希望自己除了具備開刀的本事,也要藉由閱讀文獻、醫學期刊論文,不僅印證臨床觀察所見,也能與時俱進,跟上醫療趨勢,以累積更堅強的實力。
作者簡介_李茂盛
現任茂盛醫院創辦人兼院長
〔學經歷〕日本東邦大學婦產科醫學博士、美國賓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中山醫學院醫學系畢業、茂盛醫院創辦人兼院長、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不孕症基金會創辦人兼董事長、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第十五屆台灣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第十六屆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第十三屆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美國賓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 《世界的生命捕手:生殖醫學教父李茂盛的奮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