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周三(11/1)主辦「地熱前瞻發展趨勢研討會」,邀請麥斯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陳世芳、經濟部能源署署長游振偉,談台灣地熱的未來發展,吸引逾300人報名,顯見地熱受各界熱烈關注。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北台灣有琉球火山弧、花東有呂宋火山弧,全國北中南東地區皆具地熱潛能,但台灣地熱未來還有很長的一路要走,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致詞表示,對地熱寄與厚望,期盼在2030年會有200MW (百萬瓦)的裝置容量,呼籲大家共同努力。
經濟部能源署表示,我國目前地熱開發量體達61.75MW,其中包含台電仁澤地熱等7.29MW已併入電網,中油宜蘭土場4MW案場預計明年加入,目標2025年累計設置達20MW。
目前推動地熱發電有三大方向:一是加速推動傳統地熱發電。二,因地熱探勘風險較高,會由政府投入,並提供相關補助分攤民間業者進場風險。三是嘗試先進技術,在探勘的部分交由中油、地調所等評估,包括「增強型地熱」(EGS)、「進階型地熱」(AGS),「超臨界地熱」(SGS)。
麥斯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陳世芳認為,核電建設成本太貴,超過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超過5元,台電恐怕只能賣7元,「誰能負擔這個價錢?且小型核電廠(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比風力發電更排碳,」陳世芳提出數據佐證,地熱是較佳的選擇。
麥斯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陳世芳。
台灣地熱發電潛能約40GW,全台有10個地方,較大的地熱潛能在大屯山,約有8.5GW 設置規劃。政府規劃在2050年設置容量目標為3GW至6.2GW。而陳世芳指出,只要將地熱發電的併網處理好,台灣就有100GW綠色基載電力,在2050年實踐淨零碳排目標。
地熱發電雖前期開發風險較高,然其能量密度高,佔地面積小,可24小時穩定輸出電力,幾乎不受天候影響,且啟停反應快速,發電效率可達60%~70%等優勢,顯示地熱是未來不可或缺的重要綠能來源。
該如何加速台灣地熱發電產業發展?陳世芳建議,初期作法是建立能源電力跨部會協商機制,並以100GW的量體規模規劃345kv電網,並規劃地熱優勢區域的短中長期電網發展計畫;建造地熱能探勘監控物聯網,1000座地下2公里的探勘井;給予AGS地熱發電更優惠的躉購費率獎勵。
政府現已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增訂地熱專章,於法制面完備發展條件,成立「地熱發電單一服務窗口」,輔導地熱發電業者申設流程,將持續提高投資誘因,加速推動地熱發電與產業成長,逐步達成我國能源轉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