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一甲子的老牌包材廠大全彩藝,橫跨國內食品、醫療、電子產業等包材代工,甚至拿下電子業過半市占的包材生意,疫情後喊出營收、獲利雙位數成長。
在大全彩藝位於新竹湖口、近乎無塵室等級的廠房裡,機台上輸送用於電子產品的軟式包材袋,正一個接著一個裁切,成為護國神山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輝達使用的包材,甚至它還拿下國內電子業包材過半的市占。
很難想像,大全彩藝從傳統的食品包材發跡,一路進階到醫療,甚至是半導體業。去年營收逾10.4億元的它,已是國內電子業包材領域的龍頭。
「我們是味全生的,和泰養的。」大全彩藝總經理張志豪笑著解釋說,可能外界對大全很陌生,所以這樣講會比較清楚,「我們的創辦人就是味全食品創辦人黃烈火,當初因為他要做食品包材的生意,創立大全彩藝。」
▲大全彩藝總經理張志豪(中)表示,在電子包材的領域,大全彩藝的市占已經過半,是國內領導廠商。(攝影/唐紹航)
味全生、和泰養 卻低調營運
時間回到1963年,黃烈火創立大全彩藝為的是垂直整合,讓大全能接下味全食品的軟式塑膠外包裝生意,即在過去味全新北三重廠周邊的新莊,建立大全的丹鳳廠。
有了老字號食品廠當靠山,大全在開張後的1960年代,把食品包材的生意做得相當穩定。
張志豪不諱言,當想進一步擴大市占時,身為味全旗下子公司,要承攬其他食品廠的包材生意就不是那麼容易,因此黃烈火將大全改由和泰汽車持股約4成,「所以這幾十年來大全的發展,是和泰汽車在幫助我們,也就是為什麼我都會說大全是和泰養的。」
翻開大全歷任董事長名單不難發現,除了黃烈火以外,已故和泰集團總裁蘇燕輝、黃烈火長子黃克銘等,都曾任大全董座,而現任董事長不僅是黃家第三代的黃志誠,總經理張志豪過去也是老和泰人。
只不過這家有著「和泰DNA」、年營業額超過10億元的包材廠,多年來低調營運,鮮少人知,近4年更受惠半導體業的帶動,s電子類包材營業額每年均交出超過雙位數的成長。
大全過去的發展共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從食品包材起家,在1960年代主要發展的生意,都是食品包材,當和泰成為大股東後,市場很快被打開,除了一路拿下統一、乖乖、聯華食品、光泉、養樂多等耳熟能詳品牌的包材代工,70年代再延伸往洗衣精、溼紙巾等日用品領域,坐穩食品與日用品包材大廠的地位。
潔淨度領先 跨入醫療、電子
1986年時,和泰評估綜效下,決定將當時位於新莊的大全,改為更需面對消費者的國都汽車(和泰經銷商之一)丹鳳營業所,至於大全則遷址至新竹湖口,並在遷址後的80年代,升級做醫療包材代工。
「像是『斯斯』感冒膠囊的外包材,也是大全做的。」張志豪透露,在醫療相關包材需求開始成長後,大全製造包材的能力,也隨著產業需求升級,陸續接下輝瑞、葡萄王、永信藥品等醫療產品的外包材,「像是過去藥丸的外包裝就是在這段時間開發出來,時至今日,保健食品的市場仍在不斷成長,醫療相關包材對大全而言,依舊是很重要的一環。」
張志豪回憶,跨入醫療產業主要是當時國內生技業崛起,像產製斯斯的五洲製藥開始有包材需求,評估大全的廠房潔淨度與技術,在國內較為領先,讓大全自然有機會拿下醫療包材的訂單,「但為了配合藥物穩定測試,前後也耗時超過一年的時間,做研發、確認。」
成功跨入醫療包材市場後,過去擔任味全副總經理、時任大全董事長的張景涵接著提議,大全應該要勇於跨入不同的產業,尤其瞄準當時正在興起的電子產業。
沒想到,跨入電子產業的門檻,卻比跨入醫療包材還要來得高。
「我們做的不是什麼晶片的關鍵材料,卻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那一環!」張志豪解釋說,大全做的是半導體出貨時最外面的包材,外頭只有印刷警語標示,看似比食品包材來得單純,「但實際上電子包材需要一道防靜電的塗層,否則在運送時產生靜電,會讓產品報銷,而這個塗層就是技術所在。」
2000年,大全決定投入電子包材市場後,開始陸續接下部分電子包材的訂單,但即使當時潔淨度已領先業界,依舊無法滿足半導體客戶的需求,幾年後決定在新竹湖口擴廠,斥資約兩億元打造一座無塵室等級的包材廠。
不料,2008年新竹第二期廠房落成後,隨即碰上全球金融海嘯,眼看著國內電子業訂單大幅衰退,剛落成的廠房也沒辦法立即派上用場,正要起飛的新商機隨即蒙上陰霾。
所幸,受惠母公司和泰,以及過去累積數十年穩定的食品產業,大全依舊挺過這個難關,且當初為了電子業擴建的第二期廠房,也成了全台包材業第一座Class 10000的無塵室廠房,有助接下更高附加價值的訂單。
- Class 10000:無塵室的分級名稱,指的是最大落塵量為每1立方英尺大於0.5μm粒徑的顆粒,不得超過10000顆。
「當時沒有包材廠願意投資做這樣的設備,所以過去半導體業只能向國外進口包材。」張志豪直言,當大全有了這樣的設備與技術後,「產品的價格與運送的時間,都能大幅減少,讓國內半導體大廠願意把訂單交給我們。」
如今IC設計的聯發科,晶圓代工的台積電及聯電,封測廠日月光,甚至輝達等指標大廠,都是大全的客戶。目前已手握超過兩百家電子半導體廠商的包材生意,營收占比四成,也是目前的主要獲利事業。
據軟性包材廠永聯豐總經理特助陳炳辰的觀察,大全在台灣是老牌包材廠,有不少包材廠也都是大全員工出來創業的,替業界培養不少後起之秀,其掌握的技術,在電子包材領域領先且專精。
▲大全彩藝有無塵室等級的包材產線,專門生產半導體產業的外包材。(攝影/唐紹航)
拋三大策略 迎新成長曲線
「國內市場相對飽和、穩定,這幾年我們推出三大新策略,首先,我們到北美市場去布局。」張志豪透露,2014年大全在北美設立分公司後,這幾年看準「美國製造」趨勢,陸續在疫情期間透過收購方式,相繼在加州、田納西州、佛羅里達州、麻塞諸塞州等地插旗,合計共有5家北美包材廠,並成功開拓航太包材的新市場,包括波音等航太公司,都是它的客戶。
除了開拓新市場,大全也在國際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趨勢下,開發環保材質,超前部署新產品。2019年,大全在新竹廠現址再投資4億元,建設第三期生產廠房及淋膜機台,並增添更高規格的R-RTO(旋轉式蓄熱燃燒廢氣分解系統)空汙防治設備,在今年9月全新落成。
張志豪自信地說,「不要看我們(大全)老,我們在環保包材領域也走在前頭,這類環保材質的價格是一般售價的六倍,已有重視ESG的客戶下單,是國內技術與設備相當先進的包材廠。」
更重要的是,大全開始發展車用零組件特殊材料的新生意,和泰汽車董事長黃南光在廠房落成典禮時提到,「大全彩藝雖非汽車相關事業,但這幾年致力於汽車相關零件用的薄膜材料開發應用,漸向汽車相關事業靠攏。」
「大全確實朝車用電池材料供應商的方向前進!」張志豪強調,公司的中長期階段,不再局限於傳統包材,反而著重在複合膜多元應用的研發,開始配合客戶開發電池鋁塑膜、電池芯隔離膜與抗靜電膜等產品研發。
不以食品包材大廠自滿,大全懂得在事業高點時,勇於進階到難度更高的醫療、科技包材,更憑著這樣的創新能力與新市場應用,讓這家成立一甲子的「和泰小金雞」,不只走過金融海嘯、挺過新冠疫情,穩居台灣電子業包材龍頭,如今再迎來海外布局與環保包材等新成長曲線。中長期有掛牌計畫的它,有機會成為資本市場下一個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