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家傳統樹脂廠商,今年搖身一變,成為中國折疊手機供應鏈的一環,4個月內就斬獲千萬訂單。看似規模不大,卻是他們經過5年打磨的一次大躍進。
走進永捷台南安定廠,磚頭外牆的辦公室、一個個大型原料儲存槽,讓人彷彿瞬間穿越到民國60年代的加工廠。很難想像,正是這樣一座老工廠,竟生產出高科技折疊手機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帶領永捷從傳統樹脂廠切入折疊手機供應鏈的功臣,是現年49歲的永捷總經理黃南豪。
看中折疊手機潛力 技轉三年正式量產
「我一開始是技術員,踩著別人的屍體上來的。」黃南豪笑說,他自逢甲大學交通管理系(現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畢業後,先後任職於堤維西交通、和桐集團、上曜集團等,累積了豐厚的管理經歷。
2011年,上曜董事長張祐銘入主永捷,卻在5年多前遇上前總經理出走,於是黃南豪臨危授命接任總座。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一接手便大刀闊斧賣掉中國廠和越南廠,他解釋,「一是本來就虧損,二是海外廠不好控制,而且工廠賣給同業後還是可以買回來,最重要的是金流和團隊。」未料,該決策也意外讓永捷躲過中美貿易戰和疫情衝擊。
節流外更要開源,黃南豪下定決心另闢藍海市場,「已經成熟的產品要切進去成本很高,因此我瞄準那些有人在做、但很難做的。」
他首先看中的,是正在興起的折疊手機市場。實際上,當時折疊手機已成為電子展常客,手機上的 HARDCOAD(防刮硬化膜層)也經常被討論,但台灣尚未具備量產能力。
恰好,永捷32年來都在生產的PU(聚氨酯)材質,被工研院發現能用於製作HARDCOAD的塗液,於是他主動接下同業看來很難商業化的技術,投入研發。
「我和工研院合作過很多次,光電所、材料所等都有過。」黃南豪透露,憑藉過去在各產業積累的技轉經驗,加上不斷試驗,他們更改掉近5成配方,共花2年方成功量產。
「現在配方只有3人知道。」黃南豪透露,他們對配方和關鍵製程保密到家,更自詡是HARDCOAD界的可口可樂及牛頭牌沙茶醬,「我們的配方和日韓百分之百不同,只是終端產品一樣,某些規格甚至可以比他們更好。」
▲永捷總經理黃南豪。
瞄準中國市場 用客製化取代日韓
跨出量產第一步,第二步黃南豪要找到正確市場。據他分析,折疊手機市場多在韓國和中國,但前者通常自己生產,無需向外購買HARDCOAD塗料,如此一來僅剩中國有市場。
然而,進軍中國市場的永捷很快碰壁,即使不斷應品牌商要求試驗新產品,卻仍被拒之門外。黃南豪說,「我在想,為什麼我們已經量產了,別人卻不願意買。」後來他才從中國返台的台幹口中得知,應該要找品牌指定的加工廠談,而非品牌端。
可惜的是,當時遇到疫情攪局,他們無法親自到中國找加工廠,直到今年初國境解封,永捷才迅速重返中國。果不其然,他們剛到4個月就接下千萬訂單,成為台灣第一家取得HARDCOAD訂單的廠商。
除了找對客戶,永捷還有一項致勝關鍵在於「高度客製化」。黃南豪解釋,由於韓國自身市場大,較不願意根據中國客戶需求改變配方或製程。相比之下,永捷不但能夠客製化,甚至客戶一有問題就能馬上飛到對岸處理。
不僅如此,過去與品牌商試驗的各式規格也沒有白費,黃南豪將其整理成一套資料庫,共計多達上千種配方,如今碰到客戶提出新需求,通常都能直接從資料庫找到對應規格。
展望未來商機,黃南豪坦言,目前尚未到最好時機,主因是5G並未如預期帶來換機潮,其次是目前主流品牌並未推出折疊手機,中國品牌又不夠強勢。除非,未來折疊手機的價格更有競爭力,或是大廠牌推出摺疊款式,方能迎來更大成長。
慶幸的是,黃南豪口袋裡還有許多策略,未來將朝廢液回收、防彈衣塗層等潛力市場進發,繼續為永捷創造多元獲利。
小檔案_永捷
成立時間:1991年
資本額:13.94億元
總經理:黃南豪
主要業務:製造並買賣聚氨酯樹脂、接著劑、表面處理劑、溶劑等化工原料,以及合成皮、塑膠皮、植毛絨布等產品;另從事住宅及大樓開發租售等業務。
2022年營收:8.8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