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日本電機大廠東芝(Toshiba)12/20正式從東京證交所下市,結束 74 年上市公司歷史。下市後由日本產業夥伴株式會社 (JIP) 為首的財團收購。
東芝收購案落幕,新東芝正式由日本產業夥伴(JIP)當家,今後的新東芝體制將成市場人士與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不過,過去被行動股東處處制肘的東芝管理層,是否能透過脫胎換骨的新東芝再創利潤高鋒,前景不可說不看好,但疑慮確實不少。
週四(9/21)東芝宣佈由日本產業夥伴(JIP)等日本企業聯盟發起的股票公開收購案成立,持股比例高達78.65%,遠超過最低門檻的66.7%。預計在股東大會等各樣程序告一段落後,今年底以前東芝股票就會下市。
此次公開收購案,股票得標佔比較高的行動股東是新加坡投資公司「埃菲西莫資本管理」(Effissimo Capital Management),持股9.89%;包含埃菲西莫資本管理等行動股東在內,行動股東總持股約三成左右。(註:行動股東常行使股東權利對公司管理層施壓,以鞏固股東權益。)
東芝預計在11月下旬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屆時將進行股票強制收購,藉此讓原東芝的股份能全盤轉讓。東芝股票預計12月中就會下市,結束長達74年的股票上市記錄。東芝社長島田太郎表示:「在新股東的基礎之上,我們將朝著嶄新的未來邁出一大步。」
曾經電機稱霸一方 近年財政股東風雨交加
東芝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老牌電機製造商,1949年於東京證交所上市,主力產品為半導體、核電、家電,是一家綜合型電機企業。
2015年,東芝爆發鉅額帳款弊案引發管理層出走潮,共有三任社長引咎辭職。在公司經營陷入僵局的情況下,又雪上加霜碰上美國核電子公司的破產問題,引發財政破洞。
為了解決公司經營困境與債務問題,東芝開始接受海外基金業者等「行動股東」的投資,總金額達到約6000億日圓(約1320億台幣)。此舉雖使財務問題暫解燃眉之急,卻受制於行動股東對公司的各項權益捍衛活動,致使公司管理層與行動股東發生各種衝突與矛盾。
2020年7月定期股東大會中,埃菲西莫資本管理公司與3D投資夥伴(3D Investment Partners)就以企業管理不周為由,要求行動股東可自行選任董事。
2020年底,行動股東美國法拉龍資本管理公司(Farallon Capital Management)對東芝管理層提案:「公司的戰略方針若是在股東大會被否決,就該退還所有營業現金流。」
2021年4月,東芝管理層原本要接受來自英國的投資業者CVC資本合夥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的收購案,卻在臨時股東大會遭行動股東否決。
2021年6月,由於股東對東芝管理層的不信任感增加,甚至發生在定期股東大會上,董事會議長連任案遭行動股東否決的事件發生。
東芝在一連串的混亂之下,為了挽救經營危機,於2023年3月表態贊成日本產業夥伴提出的公開收購案,總計收購額達到2兆日圓。其中包括日本知名半導體企業羅姆,金融大企業歐力士等業者為了參加收購而貸款,三井住友銀行與瑞穗銀行等日本主要銀行也有參與相關融資案。
東芝若完成股票下市,就可以跟原本的行動股東分道揚鑣,進而在穩定的環境中重新站穩事業經營的腳步。島田社長在公開收購記者會者表示:「我深信東芝將以能為社會貢獻的姿態,繼續進步下去。」
新東芝再起困難重重 業界學者仍表肯定
但,日本電機業界專家,任教於早稻田大學碩士班的長内厚教授,在接受日本時事通信社的訪問時直球批評,東芝擁有優秀的技術力,卻沒有取得世界級的頂尖市佔率,「真是浪費了一手好牌!」
同時他也對本次的公開收購表示:「這次入圍的股東都是東芝管理層可以溝通的對象,對於東芝的決策效率,我想是有加分的效果。」然而,東芝是否能如願完成重組目標,一切仍在未定之天。
島田社長宣佈,公司將實施企業改革,往後收益支柱將以數據服務為主,2022年銷售額為3.3兆日圓左右,2030年銷售額希望能達到5兆日圓的水準(約1.1兆台幣)。目標雖然遠大,但對事業主體為醫療器材與半導體記憶體的東芝來說,將是一項浩大工程。
不僅如此,伴隨著股票公開收購而來的巨額貸款也使得新東芝的財務基礎弱化,日本產業夥伴雖然發出豪語,喊出在3~5年內重新上市,但新東芝能否能順利復興,仍有賴新團隊的智慧與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