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雲科技(6870) 預計9月中旬上櫃掛牌,從只有3名員工的新創事業,苦熬7年,華麗轉身變成跨國企業。騰雲提供大型商場、電商線上線下虛實融合(OMO)解決方案,事業版圖不只有台灣,還跨足中、日、馬、越、泰。
騰雲科技創立7年,員工人數228人,員工平均年齡只有34歲。靠著輕資本的數位轉型商模,成功說服新光三越、遠東百貨、日本的三井不動產使用他們的解決方案。
騰雲科技(6870) 8/14舉辦上櫃前業績發表會,預計9月中旬上櫃掛牌。讓今年7月才在上櫃市場新增的「數位雲端」分類,添加一位新兵。
「只要有交易的地方,就有騰雲。」騰雲科技董事長梁基文說明,公司主要營運項目是協助大型百貨商場、連鎖便利超商、餐飲業數位轉型,打造出虛實整合(OMO)的數位轉型解決方案。
新光三越、遠東百貨都是客戶 騰雲助商場效率極大化
對百貨商場的經營者來講,他們不只面對消費者,也得提供場域內的商家解決方案。比起傳統的POS系統,騰雲打造更精細的「一站式客商金流方案」,讓大型百貨商場掌握消費者動態,滿足商家需求,整合大數據、金融科技,讓商場的營運效率極大化。。
舉例來說,當你到百貨公司刷卡消費,會員系統能替你集點、停車折抵。聽來簡單的貼心服務,其實對大型百貨商場來說可不容易,這不只得打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系統,還得設計出讓各專櫃、商家通用的POS系統。同時,又得支援各種支付情境和行為。
扎實的軟體整合功夫,讓騰雲拿下新光三越、遠東集團、萊爾富等知名企業大單。
從數位支付起頭、跨入AI零售應用,騰雲如何助商場銷售升級?
然而,最初是從銷售機台POS機起步的騰雲,是如何跨進AI領域的?「演算法以前在我們學科裡面,叫做資料結構,是必修的。」梁基文說明,早在騰雲成立之初,替客戶建置數位支付方案時,就開始思考如何藉由每日累積的金流、人流、物流等不同數據,開發出能強化客戶營業表現的技術。
2020年,騰雲參加了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的AI新創領航計畫,有別於多數參加業者多半是晶片製造商,騰雲要做的是零售產業的AI應用。「商場客戶跟我們討論過,希望用數據去辨識消費者的組成結構。」梁基文說道。
為了將AI研發的資源聚焦,騰雲在2021年成立子公司騰創數析,專注於演算法的開發。其中一個重要應用,就是要提供更精準的行銷計畫,執行副總經理張婷婷以一個美妝品牌為例,由於該品牌的化妝品與保養品分屬不同單位,過去在商場內的銷售,多半是各自為政、少有共同行銷。
「但她買了化妝品,也會需要買保養品。」張婷婷說的,是將騰雲AI導入商場後,讓客戶發現到兩者間的共同行銷機會。騰雲策略長史美圻補充,對於商場而言,過去櫃位動線的安排、哪些品牌要在哪幾個位置,多半只能在檔期結束後做分析,但AI能夠做到即時預測、提供調整建議。
不只是行銷,即便在物料管理上AI也能助力。史美圻以連鎖餐飲客戶的應用為例,由於缺工的趨勢下,新進員工短時間訓練就得上第一線,但對於隔天食材的採購未必精準,導致過多食材變廢料的問題,「透過AI運算,就可以各種數據去分析,採購的數量是不是有問題。」
3年獲利暴增3.67倍 客戶忠誠度高達95%
騰雲科技2023年上半年營收2.48億,年增率20%,毛利率高達72.6%。歸屬母公司淨利是3,089萬,年增率47%,淨利率8.6%。
騰雲主要營收來源,分有建置系統時的「一次性收入」,與維護、訂閱管理的「持續性收入」。今年上半年騰雲持續性收入年增率達35.9%,海外收入更成長93.4%。
總結來看,騰雲4年來營業額成長1.8倍。其中,海外營收成長2.4倍。過去4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成長3.67倍。使用騰雲解決方案的商場客戶,續約率達到95%,黏著度相當高。
透過代理商跨足國際 瞄準東南亞、日本市場
騰雲透過和日商Hitachi Solutions與VINX合作,以代理的形式將騰雲的解決方案,販售到中國、東南亞市場。騰雲目前也在上海、吉隆坡設立據點,未來預計在日本設立分公司。拓展海外市場,將成為騰雲拓展的重心之一。
張婷婷分享,透過代理商制度,在海外建立幾OMO數位轉型的標竿,自然就會有其他商場仿效、採用騰雲的解決方案。
梁基文說明,目前台灣中大型的商業場域,大約800多座,目前實踐騰雲解決方案的約百來座,未來成長空間仍很大。日本部分則有超過3,000座以上的商務設施有數位轉型的需求。
投資AI領域 布局下一波零售革命
生成式AI商機爆發,騰雲也開始布局人工智慧,提早替商場布局解決方案。梁基文說明,目前有約30名員工,正在進行AI的模組開發,未來要幫忙商場把「工人智慧轉移到工智慧」。
梁基文提到,替客戶收集的大數據,未來也能成為Chat GPT這類生成式AI訓練的良好養分。
「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客戶提早3年找出痛點。」梁基文說,這樣的思維不斷催促他向前邁進,協助商場數位轉型,邁入新零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