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的規格有利追求效率的食品工業,但風土就是農產品「天、地、人」的總和,讓「風土」有效地加入農產品,能豐盛生活的感官體驗。
求效率至上的食品工業發展,讓標準化的規格品成為容易取得的日常,養活了眾多人,功不可沒,但卻也讓土地與食物的連結性被遮蔽,食品與農產品走向了兩條不相同的路。甚至代表地區特色與意義的特定產地名稱,都成為了行銷用語或品牌意象而和真實產地脫鉤。
從一開始是不能戳的祕密,到後來似乎也已經習以為常,這在許多農產品當中都能夠發現,無論是稻米、水果、鮮乳等等。
隨著食農教育精神被推廣,回到產地,溯源透明,開始成為共識,在這條件下,各種農產品於是有了論述風土連結的價值。歷史悠久的世界三大飲品:茶、咖啡、酒,經過近代數十年的堆疊,重視產地與風土,不同的產地因應土地氣候特色,以及人文歷史,有其值得被保留的特色,並建立品質分級,琢磨出細膩的品鑑流程與風味口感語彙,讓這些飲品從「生存所需」昇華到「生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