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ESG趨勢下,從上市櫃公司到中小企業都在拚減碳,但不可迴避的運輸碳排放該如何解決?《今周刊》調查結果發現,企業普遍有高意識的碳中和目標,九成上市櫃公司更希望供應鏈改換電動商用車。
淨零碳排在全球風起雲湧,這股趨勢也吹到台灣,不少企業正悄悄從碳盤查開始轉型第一步。
來到台南永康,上櫃油壓元件大廠君帆的生產線,很難想像,這間被視為「黑手產業」的傳產公司,除了機台不間斷運作持續創造營運外,也正如火如荼做起碳盤查,速度一點也沒輸給資本額百億元以上的公司。
君帆導入綠建築 心繫貨車油轉電
面對企業淨零碳排的挑戰,君帆相當積極,「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趨勢不可能回頭,早晚都要面對!」總經理胡正杰強調,認知到淨零碳排的重要,君帆除主動做起碳盤查,約莫七年前新建廠房時,就參考了綠建築該有規範,既有廠房也加裝太陽光電系統,目前二廠的太陽能發電就有一半是君帆自用。
胡正杰站上永康廠房門口,指著停放好的幾輛貨車說,「我們還有八輛貨車載送貨物,正在想運輸這部分要怎麼減碳?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商用電動車可以換?也不知道電動車的載重還有里程數能不能符合需求?」
君帆不是唯一「超前部署」淨零碳排的製造業。同樣位於台南的扣件大廠也有減碳意識,最近幾個企業二代湊在一起吃飯,聊天話題除了產業間的生意經,現在還多了減碳作法:有的盤算著要買山坡地為碳權提前布局,有的想要先把廠區內的燃油商用車電動化,有的還想著補助員工更換電動車……。
交通運輸,確實在淨零碳排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快速減碳的方法。根據國際間統計,各國運輸占整體碳排放十四至二○%不等,相當可觀。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觀察,「企業要著手減碳,能源轉型是首要關鍵,其次,交通運輸也扮演相當重的角色。」
以國內塑化龍頭台塑集團為例,台塑以二○五○年碳中和為願景,積極推動ESG各項節能減廢、溫室氣體減量等改善工作。去年三月為了響應政府政策,率先祭出員工購買電動機車的補助方案,台塑集團合計最高補助金額上看七.二億元,每年將減少九三六二噸碳排,成為企業補助員工汰換運輸工具的先例。
「電動機車的推廣是對環境保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能提供民眾充電的便利性。」台塑總管理處總經理林善志不諱言,台塑企業首先響應政府政策,加碼鼓勵員工購置電動機車,友善環境,「希望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為了進一步了解企業透過綠色運輸拚減碳的布局規畫,《今周刊》攜手中華汽車展開「綠色運輸轉型大調查」,鎖定全台上市櫃與未上市的中小企業,對於淨零排放、碳盤查、運輸碳中和與綠色運輸等重要議題的想法與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