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藥廠轉型 大膽賣資產 換回一億投入新藥研發 國邑老藥新用 攻進孤兒藥藍海

藥廠轉型 大膽賣資產  換回一億投入新藥研發          國邑老藥新用  攻進孤兒藥藍海
國邑藥品總經理甘霈指出,最初的新藥選題策略,是從市場著眼、探索有潛力的技術去做開發。

譚偉晟

科技

攝影/ 吳東岳

1377期

2023-05-10 11:55

國邑曾經在學名藥領域穩健發展,卻選擇打掉重練、往新藥領域開發。

用七年時間,目前已進入臨床三期試驗階段,它如何找到低風險開發策略?

當公司仍處於穩健獲利的階段,賣盡資產、從頭來過會是好選擇嗎?新藥研發公司國邑藥品科技,從二○一六年展開轉型,放棄學名藥製造、轉往新藥開發後,今年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最後階段,力拚年底前完成試驗。

 

能夠大膽轉型新藥開發,國邑採取的是一條風險更低的策略:「新劑型新藥」。這是依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給予的505(b)(2)新藥發展途徑;所謂505(b)(2)途徑,簡單說,就是新藥開發者若「用已核准的藥品進行改變,成為非新成分的新藥」時,可適度利用已核准藥品的公開資料,藉此縮短研發時間。

 

手上50張藥證全賣了

展開選題、打造新團隊作戰

 

「畢竟是老藥新用,我想我們的三期臨床失敗機會,會少一些。」國邑藥品總經理甘霈接受《今周刊》專訪,展現對自家新藥的信心。

 

然而,朝向新藥發展卻不是國邑最初的創業起點。前身名為萬菱藥品科技,創立於二○○○年的國邑,最初以學名藥開發為主要業務。「當時我們做的,很多都是市場上第一個學名藥。」國邑藥品財務長楊淑萍回憶過往,決定轉型的契機,是因為藥價的變化。

 

一六年,由於健保對於藥價逐年下調的影響,學名藥又難以銷往國外,萬菱團隊也在思考轉型的可能。正好,當時剛從台微體離開,思考創業可能的甘霈,在接觸投資人時遇上萬菱合夥創辦人王建治與顏麟權。

 

「他們就建議我:萬菱已經有很好的實驗室、辦公室,你不需要從頭開始。」甘霈笑說,當時雙方的討論,是以萬菱公司主體為基礎,將原本學名藥的產品全數出售,並將資源集中在新藥開發,藉此展開轉型。

 

找上甘霈,是因為過去在台微體,他就是負責新產品開發。於是,萬菱把手上五十幾張藥證出售,轉賣給王建治創立的另一家藥廠瑩碩生技,外加出清存貨,總共換回約一億元開始轉型路。

 

然而,甘霈眼前還有兩大難題,一個是要如何選定題目,另一個則是要改變團隊的做事思惟。「你看我電腦裡密密麻麻的列表,因為我在上班之餘,都會自己做題目研究。」甘霈表示,決定帶領國邑往新藥研發後,用了半年的時間,才篩選出L606這個新藥,朝向肺高壓這個適應症發展。

延伸閱讀
獨家專訪: 順藥將如何重新定義腦中風的世界級新藥?
獨家專訪: 順藥將如何重新定義腦中風的世界級新藥?

2022-12-22

中天集團總裁 「新藥玩命論」的生技股推手 路孔明
中天集團總裁 「新藥玩命論」的生技股推手 路孔明

2022-12-14

剛性需求、新藥利多、併購擴張  逆風更顯抗跌     衰退倒數計時  布局生技醫療基金護資產
剛性需求、新藥利多、併購擴張 逆風更顯抗跌 衰退倒數計時 布局生技醫療基金護資產

2022-11-09

為何台灣自行研發,能登上國際的新藥那麼少?涂醒哲:這樣做,10年打造生技國家隊
為何台灣自行研發,能登上國際的新藥那麼少?涂醒哲:這樣做,10年打造生技國家隊

2022-04-28

台灣新藥開發的新機遇
台灣新藥開發的新機遇

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