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土電商龍頭Momo併購MyBook,攻入電子書市場。《文訊》雜誌社25日舉辦講座,邀集書店業、出版業者談論當代書業遭遇的挑戰與轉型。
Readmoo讀墨執行長龐文真在座談中分享,電子書的讀者對網路世界、時事變化非常敏銳。
例如,俄烏戰爭一開打,《阿共打來怎麼辦?》這本書就衝上銷售排行榜,從中也可觀察到台灣人關心的議題風向。
在活動中,曾擔任誠品敦南店、信義店長的資深書店人羅玫玲首先在座談會中分享財政部統計資料。
據其顯示,台灣書市在2013年後出現「斷崖式雪崩」,但數位書占整體書市的銷售額比重,從2013年0.4%,在2016年樂天Kobo進入台灣、2017年台灣最大網路書店博客來開始營運電子書市場後,到2022年已提升至4.1%。
羅玫玲認為,觀察美國、日本等出版大國,電子書佔比是25-30%,相較之下台灣只有5%,樂觀預估至少台灣至少還有3-5倍的成長空間,也就是大概30到50億的產值。
電子書2021年後迅速成長 去年圖書種類已佔紙本書一半
羅玫玲再分享國家圖書館統計,顯示2021年出版的紙本書高達39,815種,數量為近五年來最高,同年度出版的電子書則有17,453種。
到了2022年,紙本書出版數量雖然下滑至36,084種,電子書數量卻成長至19,614種。綜觀來看,電子書種類約佔紙本書的一半,近一年來電子書數量也有成長趨勢。
另一方面,本土電子書平台龍頭「Readmoo讀墨電子書」的銷售狀況中,卻顯示電子書市場的高度成長。
讀墨執行長龐文真在演講中分享公司年報,據其顯示,公司2012年成立以來經歷了大約5年的艱困期,會員人數成長緩慢,但2017年公司推出自家閱讀器後,會員人數迅速成長,並在2020、2021年皆以40%的速度大幅上升,到了2022年總會員數已達105萬人,總上架書量也達到21萬本。
▲財政部統計顯示,實體書銷售額2013年後「斷崖式雪崩」,但數位出版銷售額近年迅速成長。
讀墨積極走入線下 與獨立書店合作舉辦活動
從銷售金額來看,讀墨以文學小說、商管類書籍最受歡迎。為了經營閱讀,讀墨也積極和獨立書店舉辦各式活動,例如由「店長選書」提供推薦書單,或將電子書購書網址做成QRcode碼放在獨立書店,讀者購書時書店也能獲得分潤。
回顧電子書市場的發展,龐文真強調:「電子書不是紙本書的競爭者,也不會取代紙本書,但書就是跟有限的時間、讀者眼球有關,我們不知道未來還有什麼娛樂,但我們必須把閱讀融入讀者的生活,把書帶到讀者眼前。」
龐文真說:「電子書可以幫出版社發現讀者,也能讓讀者發現作家。」
出版業者:應運用電子書的數位特性 發揮最大效益
然而對出版業者來說,電子書是否為出版業帶來一線曙光?
陳芝宇坦言,聯經出版的電子書業績,近年大約佔6到8%,出版銷售量仍是以紙本書佔大宗,目前做電子書仍「不是很容易」。雖然2020、2021連續兩年皆以40%的速度「迅猛式成長」,讓他們非常驚豔,但到了2022年只成長5%。因此陳芝宇推測,未來電子書市場會逐漸達到飽和。
在出版業多年的經驗下來,陳芝宇認為電子書性質和紙本書不同。對出版業者來說,電子書市場是行銷平台、曝光管道。尤其讀墨經營的閱讀社群非常成功,聯經出版去宣傳新書都有不錯的成績,現在有些作家也會主動到讀墨的平台去宣傳自己的書。
陳芝宇強調,身為出版業者要善用數位的特性。
近年穿戴式設備流行 出版業者也看好有聲書市場
比起出版業在數位時代面臨「眼球」的競爭,鏡文學聲音內容部總監徐淑卿則認為,「聲音」將會是待開發的一大市場。她表示:「現在內容產業不只有書,讀者可以看劇、玩遊戲,但有聲書跳脫了眼球的競爭,讀者還可以運用零碎的時間聽這些內容。」
徐淑卿指出,現在藍芽耳機等穿戴式設備非常流行,美國出版業就發現,過去不閱讀的年輕男性開始讀有聲書。
因為他們使用穿戴式設備時,需要聲音內容,而有聲書補足了這個需求。聲音內容還可觸及更多聽眾,例如眼力較差的高齡族群、閱讀能力尚未建立的幼兒群,都需要聲音的內容。
有聲書聽眾少、出版業不願投入 業者:目前還在艱困期
儘管對有聲書抱持高度期待,但徐淑卿坦言,目前有聲書的推廣仍有很多困境。首先是在台灣市場比例較高的翻譯書較難做成有聲書,第二是出版社對有聲書市場仍抱持猶豫、不敢投入,使得有聲書聽眾少,兩者形成惡性循環。
徐淑卿認為,目前有聲書市場或許就像電子書早年的艱困期。比起電子書,有聲書還需要鼓勵民眾「聽」的行為。
放眼未來,她相信有聲書有市場,而需要推廣文化的台灣,更需要有聲書。
徐淑卿認說:「台灣是亟需讓文化走出去的地方,如果聲音內容能蓬勃發展,它會非常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