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Netflix和瀚草影視共同製作的《模仿犯》,首度登上全球Netflix 全球「非英語影集第二名」。跨國影音平台對台劇的高規格投資,似乎為台劇的發展帶來一線曙光。但專家學者認為,台灣仍有必要效法歐盟,規範Netflix、Disney+等跨國影音平台上要有一定比例的在地自製內容,來保障、甚至鼓勵本地的影視產業。
境外串流影音平台席捲全球 歐美國家紛紛立法規範
近年跨國影音平台帶來的串流革命,改變民眾的觀影習慣,過去規範傳統廣電媒體的制度也顯得不合時宜。在這些境外OTT業者大舉進攻的時刻,本土影視產業更首當其衝。為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性、文創產業的多元性,國際間紛紛研議立法規範這些跨國影音平台業者。
歐盟作為規範跨國影音平台的標竿,早在2018年就通過《視聽媒體服務指令》(Audiovisual Media Services Directive)納管境外影音平台,除了要求業者負起兒少保護、打擊仇恨言論等社會責任,也規定業者必須在節目中至少提供30%的在地自製內容。歐盟旗下的會員國亦可要求業者須出資支持在地內容的產製,如法國就要求業者在當地收入的25%,必須用來投資本國的電影、電視劇。
無獨有偶,不屬於歐盟的瑞士去年也通過壓倒性的公投引進類似制度,規定影音平台上要有30%本地內容,且業者收入的4%要進行再投資。今年3月底,英國政府也推出《媒體草案》(Media Bill),盼能納管Netflix、Disney+等境外串流影音平台業者,並基於英國公共媒體的特殊性,要求電視棒等「智慧電視設備」上,民眾可容易接收英國公共媒體製播的節目。
另外,加拿大國會近期也正在審議《線上串流法案》(Online Streaming Act),同樣是希望透過立法建立線上影音平台和傳統電視產業能公平競爭的環境,並要求這些跨國業者支持在地內容的產製,雇用加拿大的影視人才。
台灣去年推OTT專法引發業者反彈 目前尚無新進展
從國外的立法經驗來看,歐美國家對境外OTT業者的規範,一方面是希望建立傳統廣電媒體與線上影音平台可公平競爭的市場,另一方面則要求平台上須有一定比例的在地內容,來保護在地的影視產業。
回到台灣,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簡稱NCC)去年6月推出OTT專法草案後,引起業者強烈反彈,該草案隨即遭到擱置。雖然NCC年初曾承諾將在今年推出《網際網路視聽服務法》草案,朝向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目標來立法,但目前尚未有進一步動作。
儘管修法時程延宕,但Netflix、Disney+進入台灣市場後皆有投資台劇,如此一來,政府是否還有必要立法規範OTT業者的自製節目比例?對此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劉昌德認為,自製內容比例或收入再投資比例仍然很重要。
「Netflix、Disney+自己有投資完全沒錯,但平台在台灣做生意,需要對台灣的產業有一定的社會責任。」劉昌德強調:「台灣的影視產業長期積弱不振,如果這些跨國影音平台成為台灣人主要的收視管道,站在保護在地影視產業的立場,我們需要有相關的政策與法規。」
歐盟保障自製節目比例 旨在保障在地影視產業、維持影視內容多元性
台灣法律科技協會理事長江雅綺也說明,規範平台上的自製節目比例是站在鼓勵在地文化、內容生產的立場,因為當這些跨國平台挾帶著龐大的資本額進入市場,會讓本地的內容產業毫無還手之力。
「如果沒有去鼓勵內容產業,人才也會產生斷層。而一個產業有很多環節,如果這些環節完全斷掉,以後就算有這些人才,也可能會去國外工作。」江雅綺說:「這些跨國影音平台有強大的資源,可以幫助在地的產業。」
江雅綺也補充,歐盟2018年通過《視聽媒體服務指令》修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維持影視內容的多樣性。因為這些以美國為主的串流影音平台,影視內容多半是好萊塢風格的商業片,所以歐盟希望透過修法,讓平台能資助不同文化類型的內容。
用戶如何知道有哪些內容?平台演算法的「推播」也是關鍵
但以歐盟規定的「30%自製內容比例」來說,台灣自製節目的量能或許還無法達到。劉昌德因此建議,台灣可以考慮因地制宜,在自製節目比例低一些,例如先規定10%,每隔一段時間就調整一次,搭配其他配套措施,慢慢提升在地內容的比例。
除了平台上的自製節目比例,劉昌德更認為在這些跨國影音平台上,更重要的是平台推薦內容的演算法。因應串流平台的特性,可能還得要求平台演算法對台灣用戶的推薦片單中,有一定比例的在地內容。
然而,規範OTT業者的在地節目與收入再投資比例,或許能達到保護本地影視內容的目的,但也可能讓台灣的影視產業更依賴跨國平台,使跨國平台的投資集中在少數大型製作公司,製作出的節目偏向特定類型,獲利也集中在公司高層,基層影視工作者無法獲得合理的利潤。
學者:除了保障自製節目比例 也須成立投資影視產業的「基金」
因此,劉昌德認為在訂定平台上的在地內容比例外,還要從這些跨國業者在本地市場的收入中,抽取一筆特別捐作為「基金」,讓資源能回饋到台灣的影視製作,甚至對台灣的本土OTT業者、傳統電視產業、公共媒體的內容帶來幫助。
劉昌德說:「一個好的產業,我們需要它對各個環節的工作者都有一定的回饋,他們才有動力做出好作品。如果我們有基金的設置,從這個產業中最賺錢的平台來貢獻一定特別捐。有這樣的基金來做分配,可以兼顧多元化、小眾的內容,而且讓分配更透明,更能到基層工作者、創作者手上。」
要讓影視產業產生正向循環 前期融資也很重要
不過,跨國業者們在商言商,如果強迫他們投資在地內容,但沒有辦法回收成本,業者可能會用低成本的方式虛應故事,使自製節目比例的規範無法達到鼓勵本地影視產業的目標。因此江雅綺認為,最終還是要讓業者在市場上得到正向而良性的回饋,才能讓業者願意投資,在台灣製作更多優質的節目。
因應影視產品在製作前期需要大量投資的特性,江雅綺表示,除了自製內容比例的保障,還要讓在影視產業的商業運作上給予更多鼓勵,例如給予貸款的優惠、建立文創商品的鑑價機制,甚至讓銀行能接受無形資產的抵押,讓有意投資影視產品的業者更容易取得資金,來引導影視產業正向發展。
江雅綺強調:「你要讓資金的環境能夠流通,才能讓商業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產生正向的回饋。如果只是單向地強調要有一定比例的自製內容,業者沒辦法賺錢,對他們也是相當沉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