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圖解/「悠遊卡」1/3要登興櫃了,每股50元靠2優勢立足電支圈!董座:你的搭車時間,就是我的決勝點

圖解/「悠遊卡」1/3要登興櫃了,每股50元靠2優勢立足電支圈!董座:你的搭車時間,就是我的決勝點

數位時代 記者李逸涵

傳產

悠遊卡公司提供

2022-12-29 16:00

國內最大儲值卡公司悠遊卡於12/28舉辦興櫃前法說會,公告將於2023年1/3正式興櫃。悠遊卡成立於2000年,業務內容一路從乘車、小額支付走到電子支付,以「卡片」為中心推出了許多周邊服務,2020年更推出電子支付產品悠遊付以App助力,讓悠遊卡在近年彈性演繹出許多新功能,悠遊卡董事長陳亭如直言,悠遊付是為了服務悠遊卡而存在。

 


攤開悠遊卡公司的財報,各式各樣的造型卡與政府、校園、企業發卡收入,以及向各商家收取的清分算手續費(如以悠遊卡乘車後,悠遊卡公司將車費清算給客運業者)、收單手續費仍佔了將近9成的營收,顯見與卡片關聯的產品服務仍是營收的主力。
 

全台最有名支付股!一張圖掌握悠遊卡股權、營收、財務資料

 

 

那在電子支付產業進入白熱化的2022年末,產品服務橫跨市政、市民,與一般消費市場的悠遊卡,如何定位自家支付生態圈?一卡一付的產品組合又有哪些優勢?

 

2大優勢立足電支圈:強化政策生態圈、瞄準旅程經濟

 

悠遊卡相當仰賴的,是一年約400~500萬張的社福、敬老、市民卡。不同於一般卡片,社福、敬老、市民卡皆是實名登錄,將電子支付帳戶以卡片為核心,與市政補助、津貼、優惠券串連,讓錢直接進到悠遊付的帳戶中,消費者就有很高的機會以悠遊付支付,帶動悠遊卡公司的經手金額。

 

陳亭如舉例,台北市為了獎勵生育,針對同一父母的前2胎給予新台幣2萬元的生育獎勵金,其中一個領取方式就是匯入悠遊付帳戶,「有錢進來了,用戶才會花。」市政生態圈,正是悠遊卡公司面對背靠強勢場景的電支同業時,最大的優勢。

 

一面整合市政生態圈,另一面,則是將金融、生活服務嵌入交通場景中。

 

建立在悠遊卡與全台所有大眾運輸工具的支付系統整合,悠遊卡公司未來將瞄準用戶在「旅途中」的零碎商機。陳亭如指出,台灣人平均每天花24分鐘在搭車。如何在「點與點之間」的零碎時間,置入恰到好處的消費選項,將成為電子支付的決勝點。

 

悠遊卡總經理邱昱凱比喻,「行銷科技的精神在於是否比客戶更早知道需求。」如提供目的地周圍的早餐預購、即將拜訪的餐廳預約等,服務是否適切,都將取決於有多理解用戶。

 

悄悄佈局企業ESG大商機!「我的減碳紀錄」App將助企業減碳報告

 

而悠遊卡結合交通行為所推出的服務,並不只「旅程經濟」。

 

細心的悠遊付用戶也許在近半年已經注意到,悠遊付App首頁悄悄上架了「我的減碳紀錄」功能。這是悠遊卡公司未來將提供給企業的ESG解決方案的雛形。

 

 

陳亭如表示,悠遊卡團隊持續與國內交通專家討論,研擬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記錄與減少的碳排公斤數之間的換算公式,未來將用於協助企業用戶撰寫減碳報告。具體來說,藉由計算員工搭乘大眾運輸上下班過程中能減少的碳排量,將其計入企業所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邱昱凱指出,針對企業用戶推出的ESG解決方案,預計在2~3年內陸續公告。現階段已經有許多位於近郊的科技業者、金融業者表達合作的意向。

 

緊接著景氣藍燈,悠遊卡選擇在年度遞嬗的關頭興櫃,更須直面投資人的考驗。陳亭如表示,正是因為看好電子支付的發展,希望將公司的財務、股權狀態調整到最具競爭力的狀態,應對未來的挑戰。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竹科陳董苦撐9年轉型、獲利只剩2成,為何去年晶片荒時飆興櫃以來新高?故事要從2013年說起
竹科陳董苦撐9年轉型、獲利只剩2成,為何去年晶片荒時飆興櫃以來新高?故事要從2013年說起

2022-10-05

星宇12元掛興櫃飆25元、10分鐘成交萬張 張國煒身家衝486億!「長榮、華航想超越我較困難」
星宇12元掛興櫃飆25元、10分鐘成交萬張 張國煒身家衝486億!「長榮、華航想超越我較困難」

2022-09-30

食品飲料回饋券在等你!拿悠遊卡「嗶」大眾運輸那刻,「減碳大富翁」遊戲已開始
食品飲料回饋券在等你!拿悠遊卡「嗶」大眾運輸那刻,「減碳大富翁」遊戲已開始

2022-08-17

無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該吃飽!「地表最強里長」每周處理2噸麵包:沒任何條件、用悠遊卡就能領
無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該吃飽!「地表最強里長」每周處理2噸麵包:沒任何條件、用悠遊卡就能領

2022-06-27

桃機年賣百萬張悠遊卡「瞬間歸零」、旅客「嗶」走運量暴減…悠遊卡總座:疫情趨緩就會帶回消費力
桃機年賣百萬張悠遊卡「瞬間歸零」、旅客「嗶」走運量暴減…悠遊卡總座:疫情趨緩就會帶回消費力

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