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波折,台北雙星終於等到新建的這一天;全世界蓋最多摩天大樓的建築師事務所,要如何打造這座台北西區新地標?
眾所矚目的台北雙星(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C1、D1土地開發案),終於在11月11日展開新建典禮。從2006年開始招商,歷經5次流標,其間幾經波折,在2019年12月由藍天集團、宏匯集團籌組的特許公司承接這個開發案,如今終於取得建照,邁向下一個里程。
「我是以拚人生代表的心情,全力以赴要把它做好!」藍天集團董事長許崑泰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百感交集地說,台北雙星光是樓地板面積將近17萬坪,是台北101大樓的1.37倍,他不否認,這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重要指標,是百年一遇的機會。
為了設計這座台北西區門戶地標,許崑泰邀來設計過全球最多摩天大樓的美國的SOM(Skidmore, Owings & Merrill)建築師事務所操刀。這個團隊曾設計世界第一高塔的杜拜哈里發塔、美國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但即使經驗豐富,論及這回的台北雙星,團隊成員仍不約而同地大嘆「難度甚高!」
武器一》「圓弧」DNA
藏著不得不的考量
到底難在哪裡?或許可從台北雙星示意圖給人的第一印象,也就是2棟大樓偏向「圓弧」的造型說起。
「在這裡,已經有地上2層樓及地下4層樓的建築物了!」主導台北雙星設計的SOM建築師鄧肯(Michael Duncan),直白點出接手此案時腦中冒出的第一個問號,當地面與地下都已經有了建物,又與機場捷運、台北車站共構,「在結構和施工上,就會面臨很多限制;更難的是,在這麼多的限制條件之下,如何做出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設計?」
先天條件的限制不僅於此,台北雙星所在的C1、D1基地是頗為工整的「長方形」,據此基地建起2棟高樓,顯然會面臨較嚴峻的「風荷載」,用白話來說,大樓的「抗風能耐」成了挑戰之一。
難度超高,又是既有建物的限制,又是基地規格的框架,該怎麼破框?
「我看到第3個版本的設計才敲定。」許崑泰這麼說,但在一旁的鄧肯則補上一句:「其實,這是好多個版本之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