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台灣大宣布合併台灣之星,在該合併案啟動的九個月後,「電信一哥」中華電竟高聲反對雙方合併,進而引爆一場電信業的口水戰。
九月十九日,前身是國營事業、幾乎從不主動挑起爭端的中華電信,對於台灣大哥大(下稱台灣大)與台灣之星的合併案,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提聽證會意見書,直指這項合併案,將導致國內電信產業,「產生巨大不利益」。
事件的癥結,是雙方合併後,將讓台灣大在1GHz以下、頻寬總量僅一五○MHz的頻段,擁有六十MHz、超過三分之一的法定頻寬上限,引發所謂的「超標」爭議。
就在中華電信提出反對意見的前五日,台灣大發出聲明,指出超標的頻段目前是台灣之星的用戶使用,一旦繳回,將損及用戶權益,更表示,「合併後的三家業者之頻率均超過三分之一,中華電信也不例外!」九月二十一日,將被合併的台灣之星也疾呼,未來若繳回頻寬,「將無法充裕提供二八○萬用戶使用!」
爆點:牽扯巨大經濟價值
這一來一往的口水戰,許多人是霧裡看花,但其實,背後關鍵,就在於1GHz以下頻段的巨大經濟價值。
「1GHz以下頻段屬於低頻,它的傳輸能力很強,你可以在臥室裡面開會、追劇,都沒有問題!」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指出,該頻段的第一個特色,即「穿透力」強。
尤其,在高樓大廈林立的都會區,如果一家電信業者的1GHz以下頻寬不夠,僅靠穿透力不佳的高頻訊號,將導致消費者室內的手機收訊不佳、上網龜速,「(因為)訊號必須要能穿透牆面。」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翁樸棟解釋。
反之,當該頻段的訊號與頻寬足夠,「你就不用拿手機到窗戶旁邊(找訊號),我們都說這個叫『拜天公』。」謝繼茂說。
1GHz以下頻段的第二個特性,是「覆蓋率」廣,也就是相對中頻與高頻,低頻的訊號傳輸範圍不僅最廣,覆蓋面積也最大,「這個頻段,傳輸距離是高頻率的三倍,涵蓋面積就來到九倍,優勢非常非常強。」謝繼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