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以時速15公里感受台灣之美!陳盛山讓自行車成為轉動台中國際化工程利器

以時速15公里感受台灣之美!陳盛山讓自行車成為轉動台中國際化工程利器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教授陳盛山

旅奇週刊 記者王政

傳產

旅奇週刊提供

2022-09-20 09:30

UNWTO於2015年擬訂「永續發展目標(SDGs)」,規劃17項發展目標、169項 指標,進而衍生出「永續觀光」的概念。回顧過去,時任台中市觀光旅遊局局長的陳盛山,可說是最早將自行車融入永續觀光城市國際化推動工程的先驅,並且從 一、二、三級產業深度盤點與整合,進而打造「自行車之都─台中」的國際品牌。


台灣過去坐擁著自行車王國的稱號,雖然因為成本與人力等需求導致工廠紛紛外移,所幸在後續定調為高級自行車產業的供給定位後,中彰地區逐漸成為傲視全球的高級自行車生產及研發中心,從輪胎、複合材料、零組 件、車體等公司到知名的自行車商都以此為基地,形成完整的產業聚落。

 

觀光是囊括百工百業的旅遊型態,帶 動一個城市的發展,可以透過不同的元素來貫穿,如同台中這座擁有豐富資源的城市,在海空優勢與自行車產業的利 基下,能從製造延伸到觀光,搭配「中進中出」策略,自由切換不同的模式讓台中市觀光發展更為全面,甚至結盟中台灣各縣市,進而接軌國際。

 

擔任台中市觀光旅遊局局長的期間, 面對的是甫縣市合併的台中市,許多基礎 工程處於尚待整合的階段,以自行車產 業為例,雖然坐擁著完整的產業聚落, 但在邁向觀光推廣與國際化的面向,滿足自行車旅客的路網、道路規劃仍處於百廢待舉階段。為此,陳盛山選擇先以自行車路網完善為先行工作,讓自行車對於台中市而言,能從製造產業延伸到觀光產業,奠定「自行車之都」的基礎。

 

▲后里鐵馬道長4.3公里,優美的風光深受車友喜愛。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教授陳盛山指出,一座城市要與運動能連動,需從基礎完善,台中有傲視全球的產業,但縣市合併前,台中市境內自行車多由各公所建置,礙於財源及維護管理分工,出現多處片段及零星分布的自行車道,路線間未能銜接,縣市合併 後,仍缺乏整合與整體規劃,尤其在指示牌設立、人車分流等友善及安全的工程尚待完備,無法營造最佳的自行車體驗場域滿足旅客。因此台中市觀旅局便積極針對「友善性」、「安全性」、 「完善性」3大面向進行著手。

 

優越的產業聚落只是一個誘因,但要從產業延伸到觀光,需要更為友善的接待環境,一如日本的愛媛縣今治市、廣島縣尾道市─「島波海道」自行車道, 便定期針對自行車路網進行審查、翻新,才能建構出吸引全球自行車愛好者的運動天堂。

 

台中亦是如此,除了積極整合自行車 產業、並向國際行銷外,同時也迅速針對台中縣市之間過去的自行車路網斷點 與節點進行連接,透過2015~2018年、 2019~2022年的建置計畫,打造大台中的自行車道路網。

 

▲休閒型自行車專用道─ 東豐自行車綠廊。

 

定調台中國際戰略 推動自行車運動城市國際化

 

「台中觀光樞紐─晉升國際觀光 重要旅遊目的地」願景中,透過「資源整合觀光亮點」、「環境整備優質服務」、「海空併近國際行銷」3大目標,開展出9大策略,其中環境整備優質服務中,便強調「建構 休閒自行車路網系統」這個概念

 

在盤點下,確定甫縣市合併的大台中,從點發展到線與面的發展進程,方法包括:1.大台中自行車道建置及串聯計畫;2.台中市甲后線建置計畫; 3.環河自行車道建置計畫;4.台中市濱海南端自行車道;5.中彰投三縣市自行車道串聯計畫;6.鐵路高架化橋下空間規劃。隨著目標正式確立,台中便展開一系列路網建構工程。

 

8年自行車路網建構計畫 中台灣自行車區域路網整合打基礎

 

由於中央如交通部、地方如台中縣市, 過去都有針對自行車路網建構,如何將中央與地方工程進行串聯,同時將彼此間的斷點進行連結,便成為發展自行車路網的重點。

 

為此觀旅局推出了「大台中自行車道路網2015~2018年建置計畫」,在自行車路網規劃期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 2015年至2018年打造「大台中環城自行車道」與「中台灣跨域自行車道串連計畫」

 

其中,環城自行車道包括巨環線(山海線+甲后線+環河自行車道大里─烏日段)、小環線(豐原大道)、中環線(環河自行車道豐原神岡段+潭雅神綠園道)、大環線(環河自行車道)等四環線,由小至大滿足各種騎乘自行車愛好者需求,讓自行車路網更完整。

 

而中台灣跨域自行車道串連,則有「台 中市濱海南端自行車道建置工程」,由苗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往南抵達彰化,總長度49.3公里,串連苗栗、台中至彰化; 「台中市自行車道136線串聯至南投段規劃設計暨工程」,串連台中至南投,總長度 22.19公里。

 

至於總長度48公里的「台中市山線苗 栗至南投段自行車道串接工程」,則串連苗栗至南投,形成貫穿台中的山線自行車道,連接后豐鐵馬道、東豐、旱溪、乾溪道等知名休閒自行車道。

 

藉由一系列的建置工程,不僅將台中縣市的自行車道完整連結,串聯出大台中自行車路網外,更向北延伸苗栗、南接彰化 南投,勾勒出完善的中台灣4縣市自行車路網,短短4年期間,大台中的自行車鐵道路網新增出207.59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陳盛山在接任初期便已 制定第2階段的自行車路網規劃,規劃於2019~2022年推動,期盼持續加速中台灣自行車道串連,並與水利局等單位合作推動市區水岸自行車道,及串連通勤型與休閒型自行車道。雖說因政黨輪替而未能繼續進行,但已讓台中成功蛻變新貌,成為自行車旅遊愛好者的旅遊首選之一。

 

▲台中市擘劃了2015~2018年的自行車道建設計畫,成功讓台中新增出超過200公里的自行車道。

 

▲透過2019~2022年的自行車道建設計畫,讓台中市的自行車量能擴散到苗彰投等縣市,建構中台灣的自行車網絡。

 

▲環城自行車道是打造大台中邁向自行車友善之都的關鍵。

 

積極整合自行車產業 地方到國際賽事奠定領導地位

 

除了路網建構工程外,陳盛山同時馬不 停蹄親自前往台中市大甲區,與具全球自行車產業大品牌零組件廠商40多家,及巨大創辦人劉金標進行簡報,分析產業鏈發展觀光,應從自行車路網系統整合、建構自行車嘉年華運動與零組件展銷合一推廣會,同時舉辦中台灣自行車運動活動, 以及邀請自行車產業CEO共同到日本島波海道自行車環線騎行銷台中花博等。 精闢的分析之下,成功讓台中自行車產 業龍頭們紛紛加入國際行銷的「自行車 城市宣傳隊」。

 

不僅如此,觀旅局也積極整合各項節慶活動,除台中市府主辦多屆的「0K台 灣.台中自行車嘉年華」已被觀光局列為全國性的重要賽事外,台中更串連已舉辦20多年的「捷安特嘉年華」、「台中自行車嘉年華」、「時代騎輪節」、「花Young兒童單車日」等活動,讓自行車節慶能持續整個月。

 

賽事的推動下,吸引越來越多姊妹城市年年派隊參加「0K台灣─樂遊台中」 的騎乘,尤其位於島波海道自行車道起點的愛媛縣,更在知事中村時廣率團下 來台中體驗自行車之旅,同時港澳媒體團也曾率團前往台中感受自行車之旅, 從地區型、全台型到國際型的賽事,都凸顯出台中自行車的領導地位。

 

整合城市自行車資源 驅動中央舉辦國際賽事

 

陳盛山指出,以台中作為範例,能看見台中縣市合併后自行車路網基礎工程建構,到賽事的整合對於城市國際化的 重要性;以此範例,推廣各縣市、中央 舉辦自行車賽事的能力與能量。

 

近幾年來中央積極推動自行車觀光, 自行車作為「永續發展」的要件,如何讓這個觀光的鏈結能達到「永續」的 格局,便需要交通部觀光局、教育部體育署,以及各縣市主管機關進行資源整合,如交通部觀光局相關的「自行車登山王挑戰」及各個風景區管理處的大小賽事,以及教育部體育署的「騎亮台灣」主題型活動能相互整合,同時針對全台的自行車路網進行提升,讓城市延伸到鄉鎮,都能確保車友的安全騎乘。 如此一來,便能有效促使台灣所舉辦的自行車賽,能從區域性、全台性,進而發展到全球型的規模,讓自行車成為台灣打國際盃的最佳奧援。

 

建構自行車運動城市與城市國際化

 

1、打造自行車運動城市是朝向持續永續觀光發展的方向與趨勢。

 

2、具備自行車運動城市,最基本的條件為自行車路線、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

 

3、檢視自行車運動城市的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定位,是屬國際級或地方級別。

 

4、 自行車路網整建從全盤檢視省、市、縣、鄉鎮、區別道路的連接規劃藍圖,工程預算、公里數、道路寬度、 道路坡度、分隔、舖面、安全淨寬、交通標誌、自行車方向標誌、標線等完整環境施作。

 

5、 自行車運動城市整建路網,也是打造自行車友善環境,最要值得注意的,縣市合併前後,自行車路線、路網 節點與斷點的縫合。

 

6、 自行車運動城市國際化升級,務須將自行車道路路線、路網的交通標誌、自行車標線、公里數、地面標記等完成友善環境。

 

7、 自行車運動城市國際化一項指標,為一個城市境內至跨境城市至環台的精準自行車路線、路網的網路數位化。

 

8、 自行車運動城市國際化另一指標是,自行車友善環境的營造在自行車路線、路網起迄,設置自行車維修服務站和休憩區。

 

9、 建構完整的自行車運動城市國際化在符合完善性、友善性、安全性條件下,始能進一步舉辦國際型自行車運動賽事。

 

10、 台灣具備完整的自行車產業鏈,推動自行車運動和賽事,正與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全力推動的持續永續觀光發展議題與趨勢相結吻合,台灣觀光國際化的優勢利器之一便是自行車。



原文授權自旅奇週刊

 

 

 

但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更不只如此,某些財產可能會變成無法投保,然後價格就開始下跌,使擁有者陷入財務壓力。抵押貸款的違約率一旦提高,擔保品的價值一旦低於貸款,貸款方就會焦頭爛額。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Company)有一份報告以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繁榮區域為例,研究氣候變遷的影響,發現如果不作任何因應,海邊那些容易洪水氾濫地區的房地產可能會遭受更大的損失,2050年前可能會因為洪水而貶值15%至35%,損失300億至800億美元。

 

金融業將是轉向低碳經濟、支持相關基礎建設的推手,是讓世界即時平順地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必要條件。2015年,共195個國家簽署了重要的《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承諾將本世紀的氣溫增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2℃以內,並致力使增幅小於1.5℃。這表示未來10年的碳排量必須比2010年少45%左右,並在2050年將淨排放量降至0。這種經濟模式的全面革新必定需要大規模的資本重分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計達成《巴黎協議》的目標每年需要花費6.35兆歐元。

 

這種大規模結構性轉型會影響產業的財務穩定,如果太晚轉型被逼著急就章的話,就會更危險。各國政府一旦推出環保政策,資金開始投資較為乾淨的產業,高碳排產業的資產價格就會大幅改變,甚至被迫關門。有些政策制定者就認為未來將出現「氣候變遷明斯基時刻」(climate Minsky moment),許多產業價格會突然暴跌,帶來經濟大震盪。因此,為了降低金融風險,勢必得穩健地推動低碳經濟轉型;然而這個世界大概還來不及讓產業漸進調整,就馬上要面臨顛覆性的大變革。「那些無法與時俱進的公司」,就會像前英國央行總裁馬克‧卡尼(Mark Carney)說的一樣,「毫無疑問地走向破產,就連金融體系內的企業也不例外。」

 

金融業須積極面對革新變局

 

全球各地的董事會一定都注意到全球暖化的威脅,在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的《全球風險認知調查》(Global Risks Perception Survey)中,氣候問題首次登上長期風險的前五名。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董事長賴瑞˙芬克(Larry Fink)在今年備受期待的致執行長信函中也提到,「氣候風險是一種投資風險」,而且「全世界的金融業即將面臨全面革新」。

 

但金融業的轉變勢必漫長且充滿挑戰,畢竟它就是維繫高碳排產業資產與營運的主要動力。例如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重點就相當有趣,雖然貝萊德最近高呼注意氣候變遷,但它的投資項目卻暗藏端倪,《衛報》(The Guardian)的調查顯示貝萊德、先鋒集團(Vanguard)、道富銀行(State Street)這全球三大資產管理公司擁有約3,000億美元的化石燃料投資組合,而且在《巴黎協議》之後都增加了這類持股。此外,貝萊德與先鋒都曾公開反對那些試圖鼓勵經理人因應氣候變遷的股東動議。這也難怪會有人警告說,金融業想成功轉型會相當艱辛。

 

不過在那些願意接受新思想、引進新科技的企業眼中,邁向全球淨排放量0的目標卻是很大的商機。全球幾家最大銀行共同成立了「銀行業環境倡議」(Banking  Environment Initiative, BEI),討論如何加速提供低碳產業融資,藉此擘劃2030年銀行業的樣貌,他們研究發現,銀行業通常都用短期方法因應氣候變遷風險,而且經常只滿足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定。英國審慎監理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也發現,雖然銀行業不斷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但大部分企業依然沒有任何策略去因應即將到來的氣候風險問題。

 

BEI的結論是,銀行必須「積極一點」推動永續改革,如果繼續被動下去就會錯失影響客戶投資的機會,那些獲得客戶密切信任,幫助客戶投資低碳經濟的銀行,將長久屹立不搖。因此,銀行業須制定另一套適合未來的長期戰略,並授權員工推動創新與跨組織合作計畫。這樣未來的銀行就不僅能為客戶提供資金,更能協助客戶找到專業合作夥伴共同實現轉型目標,成為低碳轉型的重要橋樑。

 

但目前為止,大部分的銀行都還沒注意到氣候會造成多大風險。主因是企業的總體規劃時間軸不夠長,不會思考全球暖化的長期影響;此外這種事通常無法借鑑歷史,只能在充滿未知的狀況下規劃未來。科學家們警告,未來幾十年內的環境改變有如滄海桑田,但當代的人們依然懵然未覺。政策制定者則擔心,如果政治與企業現在無法及時履行承諾減緩氣候變遷,到時候就會「杯水車薪、緩不濟急」。

 

實施與時俱進的改善氣候計畫

 

有一套一致的分類方法,讓企業了解投資活動與資產的永續程度,可能是平穩轉向低碳經濟的關鍵之一。為此,歐盟今年通過了一項《分類規則》(Taxonomy Regulation),設計了一種機制來判斷經濟活動能不能維持環境永續;且正在研擬相關技術標準,預計到2022年就能詳細訂出每一種活動是否有助於緩解氣候變遷或轉向循環經濟。政策制定者希望藉此加速資金投資環保產業,並盡量杜絕企業以「假環保」(greenwashing)的方式偽稱自己做了一些支持環境永續的計畫。此外,如果資訊公開,投資人就更能做出明智決定,這也是及時邁向低碳經濟的必要條件之一;但由於目前尚未統一規定企業必須公開哪些資訊,投資人很難獲得完整、可靠、可比較的資料。正如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DWS)所言,目前的年度報告幾乎都沒有包含夠具體的相關資料,例如各倉庫的位置或者危險地理區域的詳細分析等等,人們可能會大幅低估投資風險。

 

因此,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設立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專案小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建議企業自己公開一些能夠協助決策的氣候相關金融風險。該小組不僅提供了討論治理方針指南,更鼓勵企業公開自己評估風險與機會的方式和目標。雖然報告品質持續下滑,但它們的建議很快就成為世界各地決策者的榜樣,歐盟2019年的氣候相關資訊指南就以這些建議為主要基礎;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也在考慮要求於英國上市的公司自己公布是否遵守TCFD的資訊公開規定,並指出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強制企業公開相關資訊。

 

減緩全球暖化的前路遙遙,這不僅需要改變資產配置,更需要所有人轉變心態。氣候變遷問題危在旦夕,世人如果不著手處理,金融業將失去一切。幸好問題相當明確,而且這個產業正開始嘗試邁向更美好永續的未來。(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譯者為劉維人)

延伸閱讀
夏日吹海風自行車正夯 淡海輕軌沿線景色猛吸客
夏日吹海風自行車正夯 淡海輕軌沿線景色猛吸客

2021-04-29

國外旅遊恐2023才解封,業者如何「當自強」?雄獅拼轉型不只賣行程,現在還賣「自行車」
國外旅遊恐2023才解封,業者如何「當自強」?雄獅拼轉型不只賣行程,現在還賣「自行車」

2020-10-30

獨家專訪》談電動自行車商機、赴美設廠、準小金雞上市…  巨大董座杜綉珍雪恥告白
獨家專訪》談電動自行車商機、赴美設廠、準小金雞上市… 巨大董座杜綉珍雪恥告白

2020-07-22

曾被地雷股慘烈轟炸的他 如何靠市井股神「四批停利」策略 把失去的資產再賺回來?
曾被地雷股慘烈轟炸的他 如何靠市井股神「四批停利」策略 把失去的資產再賺回來?

2021-05-03

他3年把300萬翻3000萬「從不停損」,踩到地雷股一次把錢賠光啟示:投資,最怕心態炸裂
他3年把300萬翻3000萬「從不停損」,踩到地雷股一次把錢賠光啟示:投資,最怕心態炸裂

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