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水果批發五十年起家的福和生鮮,是全台最大的生鮮蔬果截切廠,擁有台灣最大的調節保鮮水果倉儲基地,全聯、全家、台積電都是它的客戶。
通過浴塵室,穿上防塵衣,《今周刊》團隊走進樓地板面積約九千坪的廠房,這可不是哪家科技大廠,而是全台最大的生鮮蔬果截切廠——福和生鮮,投資二十億元,去年底才落成,位在新北土城工業區的全新廠房。
撲鼻而來的陣陣水果香氣中,眼前的作業員,正忙著將來自全台各地的水果歸類、分切,包裝完畢後,全台各大生鮮超市、量販店和超商的一盒盒水果,多數便是從這裡送出。
去年,福和共售出約兩萬噸水果,年營收逾二十億元。全聯、全家、好市多等通路龍頭,及台積電、台北一○一等指標業者都是客戶。
鳳梨禁令下 它協助內外銷
不只如此,過去兩年,中國禁止台灣鳳梨、鳳梨釋迦進口時,福和更扮演協助內、外銷的關鍵角色。
「福和董事長邱進福對水果很內行,在全聯,光鳳梨一個品項,有切的竟比沒切的銷量高出十倍。」全聯董事長林敏雄一語道破福和的市場地位,直言若沒有福和的分切技術,全聯很難在短時間賣出大量水果,穩定農產品價格。
去年,該公司更從德國引進兩台,整套設備要價上億元的急速冷凍加工設備(IQF),可讓水果短時間冷凍於攝氏負八十度低溫環境,延長保存期限,並成功將鳳梨釋迦、芒果和玉荷包外銷到美、加、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和日本等國家。
事實上,保鮮期短、規格與甜度不一,一直是台灣水果內外銷的最大困境。以水果批發起家,有超過五十年歷史的福和生鮮,如何打破重重限制,靠一個個鮮果盒收服海內外通路?
「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我們都做了!」福和生鮮董事長邱進福與總經理邱唯誠這對四年級和六年級的父子受訪時,異口同聲道出公司的致勝關鍵。
時間回到一九七○年代。當時從事水果批發的邱進福,跟著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到日本考察,發現當地便利商店銷售最好的商品居然是截切水果。「日本賣這麼好,我就想,台灣或許也行得通,」他思考,若能仿效日本作法,利用原本的批發優勢,將水果分切導入台灣市場,或許能開創新商機。
但,懷著滿腔熱血,投入截切水果研發的邱進福,並沒有迎來預期中的商機。
「日本的家庭主婦很習慣在超市買菜,但台灣的婆婆媽媽都是在菜市場挑水果,很少人願意買切好的。」邱進福坦言,由於當時台灣與日本家庭主婦的消費習慣完全不同,一開始,截切鮮果盒在市場上接受度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