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集團旗下「小金雞」長榮航太,不僅是「台灣飛機維修王」,營運規模更名列全球前十,如今走過疫情的長榮航太蓄勢待發,要多路並進再拚疫後成長曲線。
桃園機場南北跑道的兩側有著四座飛機修護廠,在這座約六萬平方公尺的基地上,除了長榮航空的機隊,日本天馬航空寶可夢彩繪機、UPS貨機也在停機線排隊檢修,這樣的景象未來可能愈來愈熱絡,檢修量能將一位難求,訂單能見度甚至看到五年後,這就是服務全球超過四十家航空公司的長榮航太。
走進長榮航太機棚,映入眼簾的是一架架被拆到剩骨架的飛機,上百萬被拆下的零件,大至機翼小至零組件,全在一旁井然有序標示清楚地擺放著。長榮航太維修事業體協理陳興義指著一架飛機引擎說,「維修飛機是個大工程,平均來說,一架飛機的維修期以月來計算,如果這個引擎有問題要修,光是引擎費用就上看數百萬美元。」
打底》引奇異入股攻國際盃
對應到長榮航太財報,疫情前二○一八、一九年的年營業額,平均能做到約四五○億元的規模,稅後淨利也有約二十億元表現,每年EPS(每股稅後純益)穩定超過三元,就算疫情期間,全球航空業一片慘淡,長榮航太稅後淨利依舊繳出每年約十億元的成績。因此,長榮航太二月十八日登錄興櫃首日,股價一度衝上一一五元,漲幅達八二%。
對於長榮集團而言,長榮航太不僅是隻小金雞,也是「台灣飛機維修王」;放眼國際,其營運規模更名列全球前十大飛機維修廠。成立於一九九七年的長榮航太,在全球商用機維修廠中屬於後進者,二十五年來如何後發先至?
關鍵一,它成立之初就有「打國際盃」的視野,又挾集團優勢攜手飛機引擎大廠奇異(GE),一步步墊高競爭力。
「除了提供自己機隊的服務外,有餘力就是要往海外發展。」長榮航太董事長黃南宏不諱言,長榮集團最早是跑海運,有一定的國際觀,所以在長榮航空成立時,旗下專業領域,包括長榮航太、長榮空廚等事業全都獨立出來,成立初期的目標早已放眼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