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後進者明係抓住碳纖維車架先機 攻進中高階市場 巨大、美利達環伺下 自行車股新貴奮發記

後進者明係抓住碳纖維車架先機  攻進中高階市場    巨大、美利達環伺下  自行車股新貴奮發記
明係董事長江永平(右)、總經理黃慶忠(左)對品質要求高,除了站穩歐美中高端 品牌定位,2018年也切入電動輔助自行車市場,目前同時也發展自有品牌AXMAN。

黃阡阡

傳產

攝影/蕭芃凱

1314期

2022-02-23 13:42

後疫情時代改變通勤方式,二○二一年台灣自行車整車出口量逼近三百萬輛,不僅帶動國內產業發展,今年第一季迎來第四家整車廠明係掛牌,而這家上櫃生力軍,如何一步步成為國內中高階自行車的代工王?

在巨大、美利達幾乎寡占的自行車整車廠市場,它身為後進者,卻靠著手握碳纖維技術崛起。它,是隱身彰化、年營收近二十億元,準備在三月轉上櫃的中高階自行車代工王明係。
 

二○○八年北京奧運,英國自行車代表隊異軍突起豪奪八面金牌,成為當年度英國最強黑馬,這場讓英國隊成名的賽事,也讓明係打開知名度。原來這些選手腳踩的自行車,出自這家台灣自行車代工廠。

 

拒西進、沒訂單就先開模

 

除了奧運、世界盃、亞洲錦標賽能見到明係代工的自行車,也拿下英美最大自行車通路商訂單,加拿大利基型電動輔助自行車品牌也是它的客戶,年產量約六、七萬輛。明係董事長江永平自豪地說,「我們自我要求非常高,你問我不良率,我們沒有什麼不良率。」

 

其實,成立於一九八五年的明係,由江永平白手起家。一九九○年代,台灣「錢多、人多、訂單多」的自行車整車廠西進中國,他自嘲當時明係什麼都沒有,於是下定決心留在台灣。

 

「想到那時候都要掉眼淚……。」他回憶,當同業因成本考量選擇西進,根留台灣的明係得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所幸,被江永平抓到商機,當時自行車都還是鋁合金車架,國際自行車展場上卻有一輛碳纖維車架亮相,碳纖維比起鋁合金更輕、造型變化度高,在自行車競賽項目上能有更好優勢,勢必成為下一波新材料。他決定要搶得先機,投入碳纖維車架的設計與開發,拉開與一般自行車廠的距離。

 

儘管嗅出商機,但碳纖維車架的開發並不容易。○七年,他想把設計研發能量握在明係手中,「那時候明係年營收才一、兩億元,資本額約千萬元,但一套模具就要斥資上百萬元,當時都沒有訂單,我就決定要先開模,而且一口氣就要開兩套,果然回到台北展就造成轟動。」

 

明係設計的碳纖維車架接到不少訂單,但技術門檻高。江永平解釋,早期碳纖維技術不成熟,五百名員工每月只能生產一千輛碳纖維車架,同樣的人力放在鋁合金上能產出上萬輛,加上開模過程繁複,從成形到膠合,再到產品能符合客戶要求是一大挑戰。剛開始不良率曾一度高達三成,透過經驗不斷把錯誤率降到零才能出貨,從展出到量產相隔一年,讓江永平成功接下客戶訂單。

 

「英國隊得到金牌以後,明係訂單爆量,這證明我們有這樣的設計能力,我們有這樣的生產能力。」江永平說,○八年,明係幫英國客戶代工設計的自行車登上奧運舞台,也隨著八面金牌的佳績打開國際知名度,歐美中高階自行車訂單如雪片般飛來,業績成長三至四成,明係為此也擴產因應暴增的需求,「明係真正轉型到高級車,就是從那裡開始。」

 

在碳纖維車架新產品暴紅的基礎上,江永平也懂得再挖深研發能量,他要求設計團隊針對車架,每年開四到五個模,且每個模具又分為不同尺寸,以供國際客戶選擇。

 

但這樣的策略資本支出壓力不小,甚至有同業笑說,「江先生你是開模開高興的?」

 

事實上,他心中早有盤算。原來,如此一來各國客戶不會有重複的車子,此策略造就明係的競爭力,且只要該年度有兩套模具被客戶選中,當年開模的成本就能回收。

 

決策

 

率先打入電動自行車市場

 

儘管陸續有同業投入碳纖維車架市場,但早有市場先行優勢的明係,又進階到以客製化模式接單,一八年再投入電動自行車,在中高階市場仍有一定的客戶基礎和領先優勢。

 

不只如此,市場定位上,明係也鎖定小而精而深的利基生意,因此避開直接和年產量數百萬輛的自行車雙雄直接競爭。明係總經理黃慶忠解釋,歐美中高階的精品自行車品牌,終端售價大約十五至二十多萬元不等,年銷量可能只有五千到上萬輛,產量太少的訂單反而不適合雙雄生產,也是明係能持續成長發展的主因。

 

其實,美利達有些中高階訂單也請明係代工。美利達副總兼發言人鄭文祥觀察,台灣自行車產業發展成熟,整車廠間的合作大於競爭,明係從利基市場發展為中型整車廠,如今要掛牌,對產業是好事。

 

從最早根留台灣的小廠開始,其後抓住碳纖維車架的市場先機,江永平又一路挾精準利基市場定位讓明係竄起,如今成功翻身為自行車類股新貴。不過,近年疫情間塞港問題,導致整車廠零組件交貨期拉長,也影響明係這兩年獲利能力,如何克服大環境干擾,在掛牌後力拚回復過往獲利水準,是明係的一大挑戰。

 

明係

延伸閱讀
全球封境,它卻賣到缺貨!一張表看:2021年看漲的8檔居家健身、自行車股
全球封境,它卻賣到缺貨!一張表看:2021年看漲的8檔居家健身、自行車股

2021-03-17

國外旅遊恐2023才解封,業者如何「當自強」?雄獅拼轉型不只賣行程,現在還賣「自行車」
國外旅遊恐2023才解封,業者如何「當自強」?雄獅拼轉型不只賣行程,現在還賣「自行車」

2020-10-30

決勝關鍵》台灣電動自行車制霸歐洲  巨大、美利達、Gogoro  搶插旗百億級新市場
決勝關鍵》台灣電動自行車制霸歐洲 巨大、美利達、Gogoro 搶插旗百億級新市場

2020-07-22

獨家專訪》談電動自行車商機、赴美設廠、準小金雞上市…  巨大董座杜綉珍雪恥告白
獨家專訪》談電動自行車商機、赴美設廠、準小金雞上市… 巨大董座杜綉珍雪恥告白

2020-07-22

1個月內從受害股變防疫股,歐美疫情嚴重,自行車雙雄卻逆勢大漲90%?
1個月內從受害股變防疫股,歐美疫情嚴重,自行車雙雄卻逆勢大漲90%?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