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火鍋連鎖店「海底撈」,今(2021)年11月5日宣布,將在年底逐步關閉300間「業績不如預期」的門市,但海底撈關店潮似乎還沒停歇,旗下的8個副品牌有一半都出現門市陸續休業的情形,連主打低價一碗台幣30元牛肉麵的「撈派有麵兒」,也無法創造奇蹟。
2018年9月26日,風光上市的海底撈,豐富的桌邊服務如川劇變臉、甩麵,讓許多饕客留下深刻印象,2021年2月,股價一度飆上85.8港元,市值推升至4547.4億港元(約新台幣1.63兆元);不料今(2021)年11月5日卻坦承,因部分門市選址失誤、公司的組織結構變革,將在年底逐步關閉300間「業績不如預期」的門市。
此外,根據《界面新聞》報導,海底撈旗下8個副品牌推動也沒有想像中順利,有一半的品牌出現門市停業狀況。
其中,2個在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的「喬喬的粉」以及「佰麩私房麵」,前者開業10個月後就宣布歇業,後者近期也宣布關閉門市。
另外,主打低價牛肉麵的「撈派有麵兒」,一碗只要人民幣6.99元(新台幣30元),同樣無法抵擋歇業潮;而日式料理「大牟田」,也沒有辦法靠著異國料理創造奇蹟。
根據統計,海底撈尚存的副品牌餐飲門市僅剩下13家,包含4月推出擁有3間門市的「苗師兄鮮炒雞」、主打陝西風味小吃也有3間門市的「秦小賢」、4間門市主打麵類和早餐的「十八汆」。
海底撈曾表示,這些副品牌都是員工的新嘗試,但外界分析,這些還存在的副品牌,大多是飯麵、炒菜等市場成熟、容易複製的餐點,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就算能夠靠著海底撈的響亮名號,在尚未擁有品牌影響力之前,門市租金、人力成本加上疫情的影響,整體營收貢獻還是很有限。
從海底撈今年財報顯示,旗下的其他餐廳經營收入,自2020年前半年的人民幣1200萬元(約新台幣5235萬元),成長到人民幣9153.8萬元(約新台幣3.9億元),雖然有所成長但是在整體營收貢獻占比,僅從0.1%上漲至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