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清祿參與了全球製鞋業最盛大的一場「自動化生產實驗」,然而,實驗上路不久後,即注定將以「失敗」收場。六年後,傳統鞋廠與自動化生產之間的距離,似乎沒有拉近多少。
你沒辦法想像,只要一有人確診,越南工廠就必須全部關閉,員工非但不能離開工廠一步,還須全部封鎖在宿舍內,過著毫無自由的生活。」回想起今年七月疫情最嚴峻之際,位於越南的工廠停產數月之久的場景,一位台資鞋廠台幹餘悸猶存地表示。
越南是全球運動鞋最大生產基地,光是運動鞋龍頭Nike,就有約五○%的產品來自於此。受到疫情延燒,不僅台灣供應鏈大廠寶成、豐泰等鞋廠被迫按下「暫停鍵」無法交貨,Nike更因營收下滑,導致財報與股價慘遭下修。
「經過這次疫情,大家都嚇壞了,」四年前,開始與製鞋業上游共組「台灣智慧鞋機聯盟」的明治實業總經理張永明說,因為疫情,鞋廠老闆無法移動,工廠也找不到工人,今年下半年以來,向他購買鞋底自動裁斷機的客戶大增,找他討論鞋機軟硬體整合方案的客戶更多,「大家都想解決工廠受制於病毒、開開關關的不確定因素。」顯然地,一場疫情,讓製鞋產業自動化、智慧化的議題討論熱度再次升高。
然而,這並非製鞋業第一次嘗試從自動化或智慧化之中找出解方。六年前的二○一五年,Nike就曾與電子專業代工大廠偉創力(Flextronics)合作,進行一趟大規模的製鞋自動化實驗,據了解,當時這場實驗的發起者雖是Nike,但背後要角,一是由偉創力負責研究自動化解方;另一端,主要就是由清祿企業提供「製鞋經驗」。
「但,這場實驗開始沒多久,就知道很難執行下去了。」一位熟悉內情的鞋業人士表示,由於自動化生產工廠裡的人工比率難以降低,反而被迫增加。到了一八年,偉創力宣告實驗失敗,當時敲定這項合作案的偉創力執行長Mike McNamara也在一八年底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