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訊》報導,缺工、缺料、營造成本大漲,科技廠投資鋼構廠搶產能,公共工程乏人問津,營造市場正因失序而亂象橫生,短期內恐難找到解方。
《財訊》報導指出,雖然3年前啟動的台商回流熱潮漸漸降溫,因應後疫情新常態的市場結構轉變,科技業擴廠投資接棒成為台灣在2021年經濟發展的基調。尤其半導體供應鏈受到護國神山台積電的帶動,資本支出也隨業績成長加碼。
加碼中鋼構 成第2大股東
根據《財訊》報導,生產晶圓光罩的大廠台灣光罩便由於業務量大增,今年以來先宣布斥資10億元購入聯合再生竹南廠房設備,又花6.39億元從日本添購新機台預備切入中階製程,並參與影印設備廠虹光私募增資。
但最令人驚訝的,莫過於台灣光罩在8月底公告透過子公司友縳投資,於兩週之內合計投入7.14億元,先後購入中鋼構逾13000張股票,台灣光罩本身也投資了3.77億元大買中鋼構。事實上台灣光罩集團在此之後仍持續加碼,根據最新公開資訊顯示,台灣光罩與友縳投資合計持有中鋼構比率已達11.45%,僅次於持股33.24%的中鋼構母公司中鋼,成為第2大股東。
《財訊》報導指出,市場上對此議論紛紛,猜不透台灣光罩如此大跨度的異業投資用意為何,中鋼方面也嚴陣以待。但據內部人士透露,台灣光罩已於日前到中鋼構拜會,說明此次投資除了看上中鋼構切入離岸風電領域,雙方或有合作機會;更重要的是由於台灣光罩於竹南、銅鑼後續都有擴建新廠的計畫,希望中鋼構屆時能為大股東保留至少一成產能。
中鋼構長期以來都是國內半導體大廠的建廠合作夥伴,由於2018年以後房地產景氣升溫、台商回台建廠需求,近年都是產能吃緊。中鋼構高層透露,目前在建訂單已排到16個月以後,到明年上半年之前都已滿載,新進訂單最快也要明年下半年才能排入。這一波半導體擴產潮,是有廠商幾個月前就來探詢產能,只是台灣光罩「買股包產能」的作法,確實罕見。
台灣光罩也證實,投資中鋼構確實是因考量到擴產需求。工程界人士也透露,台灣光罩此舉,其實正反映目前國內營造市場的窘境,也呼應近期各界憂慮的公共工程流廢標風暴。「一般大樓、工廠廠房、公共建設都要用到鋼構,但鋼構廠自動化程度有限,產能很難快速提升;這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而已。缺工、缺料,讓營造業供應鏈就算想接單也不敢接。」
《財訊》分析,無論是政府的公共工程,或是民間投資的廠房或建案,都可以強烈感受到目前營造市場的紊亂。主計總處9月最新公布的8月營造工程物價總指數,達到124.34,創下史上新高,年增率達13.57%,其中光是建材類和去年同期相較就漲了16.98%,勞務部分也增加7.98%。重點是不只貴,還很難買。如缺工問題就因疫情無法引進移工而日益惡化,更是業者最害怕的夢魘。
台積電設廠 亂象雪上加霜
《財訊》報導指出,工程業者分析,成本大增,大致造成目前營建市場3種亂象:一是滿手現金的製造業為了與訂單賽跑擴廠,幾乎是無上限追加預算趕建,以台積電等半導體業者為代表;二是開發商建案盡可能緩請建照,避開這段混亂期,連結構中的也有不少乾脆先停工觀望,所以這段時間的預售案,交屋可能都會延後。
第3是最慘的公共工程,預算少要求多,幾乎所有營造廠都傾向短期先減少參與投標,至少待流標3次、提高預算後再評估。業者統計,今年以來重大公共工程流標的情況因此慘到不行;算一算除了桃園機場第3航廈3月土建決標、8月底機電決標,「9件大型軌道工程全部流標、社會住宅幾乎摃龜,前瞻計畫的進度肯定嚴重延宕。」
公共工程動彈不得,不少政府單位就設法請公股投資的工程公司參與投標。但預算與成本差距太大,公股事業撥完算盤後也是礙難配合,「明知一定會虧的生意,怎麼能投?」尤其工程業界去年原來估算目前營造市場供需失調的情況大約3年可以逐漸消化,近期傳出台積電將於高雄再設3座新廠的消息,又讓業界神經更為緊繃,「市場至少會再多亂1年。」…(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43期)
延伸閱讀:
辜朝明獨家專訪》疫情延燒,全球經濟未來怎麼走?通膨只是暫時,縮表將持續一年!
電動車、半導體設備、記憶體...15檔大戶只買不說的OTC明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