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賽一年的東京奧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各項賽事,台灣好手全力施展個人長期訓練的成果,雖然有奪勝、有挫敗,但不論如何,都牽動著守在電視前觀眾的情緒。此刻全台一條心,同亢奮、共泛淚,這就是運動的魅力啊!
去年5月底,本欄曾提出結合企業、體育、外交、全民健康等的系統化概念。完整的邏輯是:體育主管機關擬訂10項、20項、30項中長期最有機會在奧運奪牌的重點項目,鼓勵企業認養贊助參與這些項目,則可以營所稅應繳稅額之10%為扣抵上限;如果企業對於贊助體育項目有其他偏好,不在政策獎勵範圍內,則可扣抵稅額為應繳稅之5%。換句話說,就是體育版的《獎投條例》。
依此概算,企業端可贊助金額將達2020年運動發展基金編列預算的5~10倍。企業的規劃、執行、管理、考核效率遠勝公務系統,若能導入這股能量,在未來的奧運或國際大型運動比賽,台灣選手的成績值得樂觀期待。
根據2019年的統計,台灣死亡人口數為17.54萬人。前10大死因中,扣除事故傷害外,其餘全是因健康引發的各種疾病;而真正因「衰老/老邁」而死亡,也就是傳統認知的「壽終正寢」者,僅有2,199人,占全體死亡人數的1.25%。當我們的平均壽命跨越80大關後,竟然有9成多的民眾,是因病魔纏身而離世,顯示多數國人後期的生命品質並不理想。
運動能使人健康,藉由體育版《獎投條例》的外溢效果,企業對外贊助體育選手,對內推動運動風氣,激發所屬員工的健康意識,對於整體國力的提升、對外自信的展現,以及健保財務的改善,都將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政府付出的財政成本,大約僅有全年稅收的2%上下。更有甚者,提供更多誘因引導民眾將精力投注在自己的身心健康上,遠遠勝過專注在言不及義的政論口水之中。
除了正熱門的運動話題,教育也是台灣需要翻轉結構思維的領域。日前聯發科蔡明介董事長表示,對台灣「基礎研究能力已落後」、「先進研究論文量少於韓星」、「高中生直接出國人數增加」等三項指標憂心不已。
企業經營面臨的問題,多數都可以透過策略思考找到解方;難則難在組織——尤其是公務部門的思維,能否接受結構性的改變。為了彌補半導體產業的人才缺口,政府已規劃了半導體學院,稍稍舒緩業界的壓力,但是,其他產業的人才要怎麼補齊呢?
少子化已成為經濟發展、轉型的阻礙;現在有關解決少子化的政策,最快也要15、20年才會看到成效。更為及時可行的作法,就是招攬外國人才。然而,儘管網路上有很多外國網紅推崇台灣的種種優點,但外人來台就業、生活,也真實遇到不少不可思議的困難。比方外籍白領來台就業,過了半年還無法在銀行開戶;在台外國人無法打疫苗等荒謬現象。
一位英國網紅更直指來台灣生活的5大缺點,包括薪水太低、房價太貴、空汙嚴重、交通混亂,以及機票太貴等。認不認同是一回事,至少可以提醒我們,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裡,還有很多可以努力改進的空間。
台灣雖然是宜居之地,氣候宜人、生活支出便宜,但仍不足以吸引國際人才前來就業、居住。同時,台灣市場太小,企業要變大變強,一定要向海外發展,需要各類的人才共同打拚。過去我們沒有正視少子化的危機,如今只能亡羊補牢、積極招募國際人才,否則企業只能在出走或萎縮凋零之間作選擇。
我們多次呼籲引進東南亞人才來台就學、就業,但是各方的反應仍不積極。多數人似乎還沒意識到,日本早已是少子化國家,韓國甚至中國也逐漸步上這條不歸路;一旦日、韓、中警覺到,要開始與台灣爭奪東南亞人才,以他們敢給高薪的作風,到時台灣有什麼籌碼與他們競爭?
此外,在全球供應鏈大挪移的趨勢下,政府推動的新南向政策還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我們一直鼓吹廣收外籍學生來台接受專業教育,包括醫護、行銷、管理及科技等,待學成後,留下來可為台灣補充優質的人力;返回母國可作為台灣企業發展當地據點的先鋒部隊。這樣的系統性策略,有賴教育、貿易、醫療、外交,甚至內政、金融等主管機關聯手方能竟其功。
一項政策不可能討好每一個人,經過縝密規劃、廣納雅言形成政策後,就該大力執行。
運動、教育、醫療等領域,台灣迭有優秀人才出頭,但卻被「非營利事業化」的僵固制度所捆綁,以致無法與時俱進。從產業化思維著手,提升政策高度,導入企業資源、重組價值鏈,才有能力招賢納能,匯聚人才,面對國際化的挑戰。
作者簡介_郭智輝博士
崇越集團董事長、中華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