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界視為特斯拉概念股的和勤,這幾年積極布局中美能源車市場,這家五年前虧損的公司,如何靠著精密沖壓件,一步步重回眾人的視野?
走進台灣精密沖壓大廠和勤精機位於彰化伸港占地三千坪的廠房,沖壓機運作聲此起彼落,和勤董事長黃亦翔提高音量說,「(沖壓)前製程就像現在看到的已經投產,電鍍部分預計第四季也能完成,沒有意外的話,明年就可以全線生產。」
和勤去年營收近二十三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一.六九元,其中EPS創下近十年新高。這座二○一九年斥資十億元打造的全新廠房,除了持續挹注硬碟等電子零件產能,也將是自行車、醫療等高階精密零件的研發中心,肩負未來硬碟事業營收翻倍的重任。
不只獲利寫下新高,法人也指出,和勤一七年底開始獨家供應特斯拉(Tesla)用在電動車啟動時的重要金屬零件高壓開關,躋身特斯拉供應鏈,引起市場關注。除了特斯拉外,近年崛起的蔚來汽車、小鵬等中國電動車黑馬也是它的客戶。
砍掉負毛利訂單
整頓中國產能、加碼台灣
可別以為和勤一路來都是優等生,其實它一五、一六年仍虧損,直到一七年經營權易主後,以黃亦翔為首的現任團隊入主才虧轉盈,其後營運漸入佳境。
「我們本來是和勤的大股東,但經營策略上雙方分歧,進來(入主)也是為了和勤的發展考量。」黃亦翔直言,當初和勤把產能幾乎都移到中國,業務上拚命接單卻不考量毛利,五百多樣產品中就有超過一百樣是負毛利,導致具技術優勢的和勤陷入虧損的局面。
黃亦翔在內的新團隊接手後,積極開源節流調整體質,除了把接單的毛利率目標設定在希望能超過三○%,也積極調降內部營運成本、整頓中國產線,另外也加碼台灣,透過兩岸分進合擊搶訂單,「我們認為兩岸的市場同時重要,策略上不是將所有重心放在中國,台灣也要有完整的產線,而且兩岸的定位還要更明確,才能讓和勤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