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自由盟約連鎖旅館總裁楊森,曾是只在乎公司利益、不重視員工個人感受的領導者。
後來改變作法,不僅讓員工認同企業願景,更使得獲利蒸蒸日上,他的祕訣是什麼?
二○○七年,博多.楊森接手父親經營的家族事業時,主力的建築事業已經宣告破產,手上只剩下一家飯店作為東山再起的資本。十三年後,一家飯店變成十二家;在二○二○年疫情席捲歐洲下,他危機入市,趁機收購經營不善的度假屋,努力擴張。他翻轉家族事業的事蹟堪稱德國中小企業接班典範,《哈佛商業評論》德國版的《哈佛商業經理雜誌》,更點名他為德國企管界帶來最重要的改變。
四十七歲的博多.楊森是德國自由盟約連鎖旅館(Upstalsboom)的總裁。這家飯店知名度雖不若國際大品牌,但如果將地域聚焦北德沿海一帶,它是當地規模最大連鎖飯店。
領導徹底由下而上
薪資由員工自主定價
博多.楊森接班十五年,將事業從年營收兩千萬歐元成長至六千萬歐元,淨利更從五%提升到十五%以上,「但這些數字並非是我企業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事實上,從一一年起,我就不用數字當KPI,我唯一的目標就是員工的幸福感。」他談到企業成長祕訣,給了如此玄妙的答案。
去年疫情席捲全球,德國實施嚴格的封境政策,「我們飯店全年只經營四個月,營收雖然比前一年衰退,但獲利卻沒有減少。」原來自由盟約裡許多員工薪資是自己「定價」,「當初員工認為自己的貢獻值得多少薪水,我們就給多少薪水。而疫情發生後,很多員工主動降薪,所以飯店的成本也下降了。」楊森解釋。
讓員工決定自己薪水,只是楊森「人性化領導」中的一個環節。事實上,這家公司奉行徹底的由下而上領導,「我不要員工認為他只是我企業成功的一顆棋子,我希望我的企業,首要是員工們感到他們人生成功,而不是企業成功。」他語氣堅定地強調。
楊森並不是一開始就以「僕人領導」、「人性化領導」樹立起自己的風格,而是他接班十五年來,從挫折中反思才得到的結論。甚至,他曾經是傳統企管數字管理的高手,只不過它帶來一時的成功繁榮,卻未必能讓企業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