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像許多台企從代工走向品牌,抑或是如台農從品牌走向代工,若能充分了解自身產業優勢與定位,並勇於創新,便能掌握成功關鍵。
聽到「台灣省農會」,你的印象是什麼?我的印象是類似公務體系,是傳統的、保守的。在這樣大型與歷史悠久的組織中,面對快速變動時代,要怎麼應對並作出變革?我看到的是令人驚奇的例子。
台灣省農會鮮乳廠,在數十年前曾是台灣三大乳品廠之一,建有大批的生產線,原本僅生產「台農鮮乳」品牌的產品,但在民營乳品廠的競爭之下,市占率慢慢被取代。這些閒置大型產線,反倒成為資產攤提與維護的包袱。但因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張永成一句:「農會的本質就是要支持農民。」讓乳品廠長林志青放手一搏,跳脫原本「台農鮮乳」的框架,抓住不能改變的核心精神,重新轉變作法,卻成為新優勢。
過去契約收購是給農民唯一的保障方式,而現在隨大家願意直接支持農民,有些有想法、想挑戰的農民開始自己養牛,並想自創品牌,卻沒餘力蓋自己的工廠,也無法承擔蓋工廠的風險與龐大投資,無法踏出第一步。
而台農閒置產線正是最好的支持者,同時也因和外界的需求對接,有機會更新設備,以及在組織內部,凝聚提升效率與競爭力的共識,能夠與外界對接。從品牌到代工,和許多台灣企業「從代工到品牌」的路恰恰相反,不只是不簡單的選擇,也是重新自我定位的過程。台積電之所以是護國神山,正因站穩晶圓「專業製造服務」本質,而讓全球品牌都能與之合作。因此作法沒有對錯,了解自己的產業優勢與定位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