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啤酒工場都更開發案,因北市府片面變更條件而停擺,期間又傳出「北科大搶地」插曲。其實,為大學尋覓校地、台酒維護員工權益皆具正當性,端看北市府提出合理條件,共創三方贏面。
原本是一樁既有助於國營事業經營、活化精華地段土地,甚至可能替國立大學取得珍貴校地的都市計畫變更案,為何會瀕臨破局?
坐落在台北市東區、面積達五.二公頃的台北啤酒工場(原名為建國啤酒廠),土地所有者台灣菸酒公司,原本與台北市政府協議變更為商業用地。其中五九.五%用地仍歸台酒,將新建企業總部,另外四○.五%包括歷史建築與古蹟在內的土地則回饋北市府,將規畫公園、廣場等設施。
雙方看法兩歧點
60億容積價金、公開招標
台酒因符合申請增額容積規定,預計可獲得六十億元增額容積價金,用以專款修復古蹟後捐給北市府,啤酒園區也將由台酒經營。
這項變更案,在二○一七年八月三日經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通過,一八年十月二日獲得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核定。但一八年底,台北市長柯文哲連任成功後,北市府文化局提異議,認為台酒不能直接取得六十億元容積價金,得先繳回北市府,再依規定申請。
此外,啤酒園區經營管理權,若優先委託台酒,也有違反《文資法》疑慮,須公開招標。台酒對此當然大為不滿,認為北市府片面毀約。
台酒二○年二月起,多次發文要求北市府依都委會通過之方案簽約,但北市府堅持容積價金回歸北市府「大水庫」論點,及先釐清適法性疑慮等問題,遲未獲明確回應。
台酒副總經理廖志堅更分析,若依北市府文化局新提出的方案,台酒不僅無法獲得專款修繕文資經費,啤酒園區經營權若公開招標,一旦被競爭對手標下,將形成「其他品牌在台酒總部旁經營園區」的怪象,並影響在工場內服務多年的員工工作權,公司無法對工會交代,只有拒絕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