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商機不只於乘用車,包括載人、載貨的商用車也是一塊大餅,因為數量、客製化等要求,競爭較乘用車小一些,也成了台灣可能切進的機會,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除了瞄準乘用電動車市場,如今另外一大方向「電動巴士」也曝光。
根據行政院去年規劃,2030年要完成全台灣的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預計未來10年內台灣會有高達16,000台電動巴士需求。再加上補助、國產化的政策已全面啟動,估將可帶動全台1,700億電動巴士產值,對廠商來說,更是在台灣練兵、未來往海外整廠輸出的好機會,因此成為台灣不少業者積極佈局的商機。
除了包括華德動能、成運汽車等台灣業者紛紛搶進,目前全力往電動車領域發展的鴻海自然也沒有錯過,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日前透露已經在研究電動巴士,鴻華總經理李秉諺、總經理特助郭耀聰也在18日出席交通部舉辦的「電動大客車發展論壇」上,大談「電動大客車產業發展及創新思維」,顯示鴻華未來絕對不會缺席。
根據供應鏈透露,今年下半年鴻華將發布首款自主研發的電動巴士平台,未來會以何種形式參與台灣電動巴士市場值得觀察。
郭耀聰在演講中提到,現今每年全球約有53萬台新電動巴士需求,而歐美多國更已經宣布要在2030年達成巴士零碳排,「我們觀察2021到2030年,全球電動巴士預計會有大幅需求。」
在電動巴士普及後,郭耀聰也認為大眾運輸會進步到與自動駕駛系統結合的第二階段,「無軌道的自駕車隊ART(智能軌道快運系統)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可以兼顧運量、成本的大眾運輸系統。」
郭耀聰形容ART將採用「軌跡跟隨控制技術」,每節編組可載100名乘客,既不需專有鋼軌,也可與汽車共享道路,「是最好的低成本交通運輸系統」。他也預告鴻華也在第二階段有所佈局,「MIH電動巴士開放平台,未來將結合MIH聯盟會員,評估在台建立先進ART系統。」他分析兩個階段成熟後,才會真正走到可無限場域自駕的電動車階段。
不過台灣業者要搶到這塊大餅也絕非沒有挑戰,鴻華總經理李秉諺點出,未來台灣電動巴士產業一大挑戰即是「台灣市場不大,需要規模才有一定成本、技術支持,一個夠大的出海口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李秉諺也歸納出了三個信心,「一是MIH平台已經匯集了全球超過700家的軟硬體廠商,二是來自我們重要的出海口、首都客運李博文董事長給我們的支持,就是成功的保證。三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讓我們立足台灣邁向全球。」隨著台灣電動巴士補助正式起跑,未來鴻華是否能搶得先機、甚至進一步輸出國際也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