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醫療器材前10大品牌公司市場占有率近5成,配合研發醫療器材零組件的客戶多達80家,但其中超過6000件關鍵零組件,都出自於達亞國際之手。
「開刀,吃藥,一定要用最好的啦!」達亞國際總經理許雅雯小時候常聽阿嬤這麼說,就是這關鍵一句話,決定達亞的命運。
《財訊》雙週刊報導,2020年12月18日首日掛牌上櫃的達亞國際,已迅速站上台股醫療器材股王寶座。很難想像的是,已經在全球醫療器材界發光發熱的達亞國際,開始之初,居然是一家幫忙電子產業的射出成型黑手工廠。完成大幅度跨領域轉型,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許雅雯。
2008年之前,位在桃園南崁的達亞國際,就和多數的電子零組件廠商一般,為了成本考量,正在考慮要不要跟著大廠前往中國設廠。許雅雯回憶道,「愈來愈多科技大廠開始要求供應鏈跟著一起過去,因為只要西進,就會繼續給單。」
西進有單 家族堅持留台灣
根據《財訊》報導,那時候才20多歲的許雅雯,雖然個子不高,卻膽識過人,在達亞國際最賺錢之際,對家族說,一定要留下來,不要一窩蜂跟別人做一樣的事情。既然到了轉型的時候,「要做,就要做別人做不到的」。
只是,一家射出成型的零組件廠商,可以做什麼呢?許雅雯當下記起阿嬤常說的,「生病的時候,沒人會跟醫師講價錢,甚至都說要用最好的。」在許雅雯說服下,達亞國際就大膽地往醫療領域前進了。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需要無比勇氣。一個醫材開發期動輒5~8年,這和拚速度的電子業截然不同。為了拚轉型,許雅雯告訴電子廠老客戶們,這批單做完不再接單,讓達亞國際瞬間進入零營收的困境。
「空蕩的廠房,15名員工,每天開始從醫材法規、品質控管到製作流程,從頭學習。」許雅雯接受《財訊》採訪時回憶,那一年完全沒有訂單的日子,為了要維持營運,做好員工訓練,她將能抵押的都抵押了,砸下了幾千萬元。
努力終於得到了代價,透過電子老客戶的介紹,讓達亞有了進軍醫療產業的敲門磚,胸腹腔內的微創手術器材,在力求完美下達成使命。這一個成功的案例,也讓達亞開始有愈來愈多接單的機會。
做高階醫材 精密度不妥協
「很難有人殺價搶單,醫材器材和電子零組件不同,技術若沒達到水準根本連接單的機會都沒有。」許雅雯拿著手上產品說,這當中若是一個鋸齒沒有做好,開刀就會有風險。
「這是要置入人體內,精密度不能妥協,連一點瑕疵都不可以存在。」曾在電子廠待過的達亞國際模具課課長黃明輝,在《財訊》採訪團隊時,說出醫材和電子產品兩者的差異。
許雅雯說,就是對品質要求的細節,讓達亞國際做到別人無法做到的事情。「達亞國際的每項醫材產品都有自己的身分證明,即使離開工廠交給客戶後有問題,也可以立刻查出是由哪位員工檢驗。」因為這關乎病人的安全,許雅雯強調,做醫材產業就要有做醫的心,這一點恐怕是多數電子零組件廠沒想過的事。
此外,傳統電子零組件廠商已習慣大量生產,但達亞國際不同,許雅雯說,當初美國很多新創的生技公司可能只想要一件單品,即使這樣,達亞國際也願意幫忙設計生產。其實,也因為如此,靠著這些美國新創生技公司介紹,才能順利打入嬌生這樣的國際大廠,甚至還結識了台灣醫材教父、益安生醫董事長張有德。
《財訊》採訪時,張有德笑著說,當初也是為了一個小品項,跑去美國拜託推薦製造商時,沒想到對方說,「台灣就有了啊。」這樣才認識了達亞國際。也因為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在達亞需要更上層樓的時候,益安入股6成,一躍成為最大股東。
根據業界轉述,有一回嬌生的訂單出了問題做不出來,後來拜託達亞國際幫忙,達亞只在電腦前看了設計圖,就知道問題出在哪了。從這一點就不難發現到,達亞在醫材塑膠件的地位。
憑藉著產業領先的優勢,達亞具有價格主導權,法人預期在新產品腸胃管腔吻合器出貨後,達亞的毛利率將由50%跳升至60.3%,2020年前3季EPS來到7.29元,全年可賺一個資本額。2021年,估計在客戶Biofoot Biomedical的手術機器人,及自動給藥系統量產下,營收將衝上8.6億元,EPS上看17.5元,讓股價支撐在300元大關左右。…(本文節自財訊624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