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
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
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
----------------------------------------------------------------------------------------------
伊比利豬,產自西班牙西部伊比利半島,雪花狀的油質分布,有「豬肉界的和牛」之稱。台灣豬該如何升級,我們與伊比利豬的距離又有多遠呢?
提到全球最高品質豬種,非西班牙伊比利豬莫屬,平均價格是台灣豬的三倍以上,最高級黑標更達九倍。
由於台灣豬飼養成本高,若要拚外銷,比較難靠價格取勝,必須走如伊比利豬的特色風味路線,才有可能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
撕掉口蹄疫標籤 品牌化是未來出路
「伊比利豬就像是豬肉界的愛馬仕。」創立「究好豬」品牌的祥圃實業營運長吳季衡分析,伊比利豬能賣這麼貴,主要有五大原因。
一是稀有性,伊比利豬是特殊豬種,只存在於伊比利半島,與台灣常見的白豬不同,豬種獨特性就增加牠的價值。而且西班牙政府為了保護品牌,明文禁止伊比利種豬離開西班牙,也就是說,其他國家無法自行繁殖,想吃伊比利豬,就只能向西班牙進口。
「台灣豬在品種稀有性上處於劣勢,建議可從特色養殖與飼料改良下手。」吳季衡舉例,近年台灣有許多二代在飼料上做變化,像餵食櫻桃或胡蘿蔔,就是為了要用特色提高豬隻價值。
「如果成本不是最佳利器,要如何創造附加價值?」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李淑慧也認為,台灣養豬數量無法再回到過去走量的模式,加上被口蹄疫卡關二十多年,品牌化是未來台灣養豬業的唯一出路。
「品牌背後一定要有專業支持,這也是全新商機。」李淑慧說,台灣應該趁這個時機,重新調整體質,從育種、飼料、防疫到分切、屠宰,檢視每個環節,並利用新科技進行升級。像是育種,就能利用AI抓到更多基因定位。
「另一方面,伊比利豬也靠分級,做出差異性。」吳季衡說,這也是伊比利豬能維持高價的第二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