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被動為主動,開發金控成立氣候韌性金融產學大聯盟,希望提供金融業者環境管理資訊的解決方案,也是保護客戶資產的態度。
金融業雖然不涉及生產製造,但身為資金的提供者與管理者,有沒有可能扮演幫助產業更積極走向低碳、永續發展的角色?
今年道瓊永續指數(DJSI)評選中,第一次入選「世界指數」與「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的中華開發金控,正試圖替這個問題找出答案,作法是籌組一個產業界可以資源共享的平台,有效管理氣候變遷風險。
十一月中旬,開發金控在第三季法說會透露這個籌備近一年的「氣候韌性金融產學大聯盟」,開發金結合台灣大學、中華電信、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共四方資源建立平台,初期以開發金控子公司業務為實驗場域,為金融業甚至其他產業因應國內政策及對接國際趨勢。
「相較於公司治理,大家對氣候變遷的資料所知有限。」開發金控發言人張立荃指出,呼應金管會提出的企業指引,在公司治理三.○之盡職治理、綠色金融二.○之因應氣候變遷風險與揭露,開發金控把環境與社會風險評估納入投資與融資對象的篩選流程時,發現金融業在具體評估氣候變遷風險上,缺乏一個得以將氣候變遷風險與現有風險評估架構對接的平台。
張立荃說,氣候變遷的風險分兩大類,一為受到環境變化導致價值減損的實體風險,二是與低碳經濟連結的轉型風險。前者對一般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較直接,金融機構則間接受影響,例如當企業的房地產或企業資產貶值時,將使得金融機構融資擔保價值下跌,或持有該受災企業的股價下跌等損失風險。
極端氣候使資產跌價 台大資料庫成金融業寶礦
過去銀行在評估房貸貸款成數時,鑑價標準不外乎依據買方的成交價格、屋況、格局、地段與借款人信用狀況,但隨著極端氣候引發的災害愈顯頻繁,土壤液化、水文變化、氣候變遷的資料庫有望成為銀行判斷放款金額的依據。如何建立評估方法,是很多金融機構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