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五年非核家園」目標在即,無論政府、企業、民眾都希望能夠有一個安全、乾淨的家園。然而,台灣土地資源有限,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若能將「能源轉型」與「產業轉型」同時並行推動,一地多用的「漁電共生」模式,將共創政府、地主、養殖戶與電業商的多贏局面。
深入了解政府與產業需求 臺鹽綠能打造「漁電共生」新模式
以鹽業起家的臺鹽實業發現,鹽田周遭的養殖魚塭用地面積大,日照強度高、時間長,發展太陽光電發電具有絕佳優勢,若是能將一地多用,並藉由綠能資金的引入,改善漁場硬體環境、降低魚場使用費,解決養殖環境不佳、成本過高及人力不足的因素,那不是很好嗎?於是,臺鹽實業成立籌備小組,與農委會、經濟部、能源局等相關單位討論可行性,鎖定「漁電共生」作為方向,2017年成立了臺鹽綠能公司。臺鹽實業、臺鹽綠能董事長陳啓昱更表示:「為了讓漁民了解漁電共生,在地方開了超過兩百場說明會,才成功建立新模式。」
解決漁民困境、共享經濟 「智慧水產雲」讓成功模式得以傳承
陳啓昱董事長說,台灣曾有水產養殖王國的美名,但近年來因為場域缺乏完善維護及整體規劃,加上地區年輕人口外流,導致水產養殖產業逐漸式微,因此,臺鹽綠能不只創造了「漁電共生」新模式,更結合產、官、學,打造精準控制的智慧化、自動化養殖系統「智慧水產雲」,再透過綠能資金將科技養殖導入,讓魚產品質可分析、產銷履歷可追溯,利用智慧裝置即可遠端監控場域、獲得養殖資訊,以提升傳統農漁業的生產力及降低青農進入門檻,以達永續經營目標,讓成功模式得以傳承。
臺鹽綠能與台泥攜手 打造全台第一座大型「漁電共生」案場
目前全國通過農委會漁業署審查的專區在台南有五案,嘉義一案,皆為臺鹽綠能所輔導,通過審查的土地為達六六三公頃,約四五○MW的發電容量,預估一年總發電量達五‧七億度電、兩百億以上之投資。
今年十一月下旬,臺鹽綠能將與台泥攜手,在嘉義六十公頃養殖土地的塭堤上建設國內第一座大型「漁電共生」太陽能電廠,最快明年七月開始發電!建置完成後,該案場平均年發電量將達五千四百萬度,供應超過 1.6 萬戶家庭一年所需用電,二十年累計可減少碳排放量達 1550 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期望透過多方合作,共創永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