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百年企業大同正式變天,以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東森電視和台苯董事長林文淵為主的新團隊,拿下9席董事中的7席,當天大同股價收盤小漲0.3元,22日在證交所宣布解除「全額交額股」的利多加持下,直奔漲停,不少股民直呼,大同要脫胎換骨了!
股民的激動,其來有自。大同的家電主業一直乏善可陳,轉投資的華映、綠能更是相繼出事,2001年以來,大同從未給過股東任何一毛股利(圖一),股價最低甚至跌到4.43元。如今換上新董事會,龐大土地資產開發有望,增添散戶追價的信心。
▲資料來源:MoneyDJ
由於創辦人林尚志和第二代林挺生的遠見,大同早期不斷低價買進土地,目前全台持有超過45萬坪,市價上看千億元,從最新財報觀察,「不動產、廠房和設備」和「投資性不動產」合計就占總資產55%,金額分別為335.6億元和280.9億元,加起來超過600億元(圖二),且多半落在台北市精華區,而這還未評估開發後的價值,因此「上看千億元」絕不是空話。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單位:千元
林挺生過世後 大同賠掉兩座101大樓
然而關心大同的人都知道,公司之所以有19年沒有配發股利,就是本業一直賺少賠多,光是以2006年到今年上半年的損益來看,就累計虧損高達1105億元(圖三),這金額已經可以蓋兩座101大樓,或者再造一條桃園機場捷運,這段時間正是林蔚山和林郭文艷夫婦主政的時期(第二代林挺生在2006年過世)。
這1105億的虧損,還有不少是靠賣祖產(土地)美化帳面的,否則實際金額恐怕更高。問題來了,大同只是民營企業,要支撐這麼長久和巨大的虧損,沒有厚實底子和周轉本事是辦不到的,於是過去經營階層能做的,不是對外籌資,就是用土地廠房去借款(銀行貸款、商業本票)過日子。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2007年大同發行了可轉債,籌資25億元;2009年再發行海外存托憑證(GDR),共募資了64.9億元;2011年則是海外公司債,取得44.4億元,合計134.3億元。2018年6月,大同想辦理現金增資卻被金管會退回,引起證券市場關注,表示公司不斷需要新資金。
至於其他部份則多半是靠對外借款。從歷年財報可以了解,2016年是負債的高峰,包括短期銀行借款、應付商業本票、一年內到期長期負債和長期銀行借款,全部有息負債加總高達1084億元,一年的利息支出就有43億元;而隨著華映、綠能破產下市,銀行團猶如驚弓之鳥,積極要求償還借款,扣押備償戶存款,目前大同在上述4項負債尚有458億元,且多半是抵押借款。
半年報內容顯示,一開始提及的「不動產、廠房和設備」和「投資性不動產」,作為借款擔保品或履約保證合計就近400億元(圖四),換算這些資產的帳面價值約「三分之二」都抵押出去了,其他包括權益法投資的股票、存貨、預付款項…等,也都有債務擔保。不少資產都拿去質押借錢,可見之前的經營團隊是想方設法在維持資金周轉。
現在雖然有息負債比以前降低,但目前大同帳上現金加上短期投資只剩100億元,而短期銀行借款、應付商業本票、一年內到期長期負債(必須在一年內償還)等合計近200億元,加上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只剩70%,「拉高流動性、活絡營運資金」成為大同體質改善的第一步。
短線激情、中線觀察 長線再看土地開發利益
此外,這次股東會改選結束後,王光祥表示台北市仁愛路三段的芙蓉大廈是50年以上舊大樓,可配合政府優惠政策率先開發,但其他土地還要再盤點規畫。由此可知,股東們要期待土地開發立刻「生錢」出來,短時間無異是緣木求魚,「找錢」恐怕是新團隊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大同還有一筆潛在的「或有負債」,也就是和中國華映科技集團的官司糾紛,根據會計師報告書,現在訴請金額為30.29億元人民幣,約台幣130億元,這筆金額沒有在大同的資產負債表上顯示,原因是一旦認列負債,無疑是承認會敗訴,對官司不利,這是財報編製一直以來的慣例,但後續發展卻是股東們需要留意的,萬一官司往不利方向發展,對大同的流動性無疑是雪上加霜。
近日大同股價噴出,反映的是市場樂觀情緒,但多年虧損的大同,體質猶如長期臥床的病人,不是一夕之間就可以康復跑步,需要時間去調養,連林文淵都說,「接下來是一場硬仗」,要「三年時間」重新擦亮大同招牌。因此,「短線激情、中線觀察、長線看土地開發利益」,才是投資人能穩操勝券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