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足於永康街上,台灣連鎖雞湯龍頭龍涎居的第一家二代店,讓人明顯感受到與過去一代店的不同。儘管坪數變小,限縮了現場用餐的來客量,菜單品項也變少,龍涎居創辦人高煌棋卻面露喜色說:「即使遭遇疫情,但今年前7個月的營業額已和去年全年差不多了。」
龍涎居今年前7個月的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已成長70%。高煌棋說,「二代店的月營收損益平衡點落在40萬元,目前多數都是獲利的;反觀一代店要高達60萬元以上,且許多間都在損益平衡間掙扎。」
目前龍涎居整體的店數狀況,從去年年中以來,新增21家店。在這波疫情逆風下,卻僅花半年再多一些的時間,就達到去年整體營收,關鍵之一與他過去一年積極進行店型改造,搭上這波外送風潮有關。
高煌棋自承,3、4年前,他也曾考慮讓龍涎居走入歷史,沒想到,靠著外援的肚肚智能POS系統,讓他轉型成為二代店,成功從谷底爬起。
傳統的POS系統沒有與外送平台如Uber Eats串接,肚肚創辦人孫和翊解釋「肚肚的系統只要一台iPad,就可串接外送平台、訂位、餐券購買與進銷貨管理,不需要額外在不同機台輸入資訊,使用者也能即時掌握營業統計數據,管理使用方便。」
使用肚肚POS系統後,高煌棋對「即時掌握營業數據」更有感。「我原本以為,何首烏雞湯與四物雞湯賣得差不多,結果看到數據,才知道何首烏雞湯的銷量,是四物雞湯的3、4倍,這也讓我在二代店的菜單設計上,能更貼近消費者喜好。」
高煌棋認為,餐廳與外送平台的關係是「亦敵亦友」。一張外送訂單,平台業者就會先抽定價的3至4成,他心中最佳的比率,是外送占整體營收約3成。
軍火庫》肚肚
智能POS把關成本 微店型搭外送成新趨
肚肚創辦人孫和翊指出,餐飲業者每天開門營業,面對人事與食材成本各占3成,房租、水電費用約占2成,許多業者必須在剩下的2成利潤中努力求生存。
今年一場疫情,使得民眾的用餐習慣丕變,外送業者快速崛起,餐飲電商化的浪潮席來,若業者不加緊轉型腳步,就會被淘汰。孫和翊說「餐飲電商化的趨勢,就是利用數位科技,更精準的掌控食材、人事與店租成本。」
肚肚是由鴻海集團2014年內部創業選拔出的團隊,目前王品集團是其主要投資者。其優勢在於傳統一套POS系統,可能要價達7、8萬元,但肚肚的系統採訂閱制收費,一個月只需幾千元。它目前已串接的平台,包括外送業者Uber Eats及LINE的訂位系統,現在也積極與foodpanda洽談合作中。孫和翊說「我們希望一年內,可以跟台灣前10大餐飲品牌合作。」
※更多台灣好物不怕疫情 征戰全世界幕後故事,全文詳見《今周刊》12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