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常在公司說未來不是過去的延伸,但如果一不小心沒有好好計畫未來;就只是不斷延續過去的模式。」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輕柔地、緩緩地為今日的茶敘開場。
近期誠品陸續關閉店面、第二季財報出現虧損等訊息,連吳旻潔都說4月是她遇過最慘澹的月份,且因專櫃大規模降租,導致營收減少。「我甚至計算過,若誠品會員每人增加300元的消費,就能補足外國旅客少掉的收入。」她淺笑地說。
面對讀者與消費者的擔心,吳旻潔先以回顧過去8年誠品做的事情,與未來的布局做連結。「2012年至2015年是誠品在台灣、中國、香港積極擴充的階段,賺的是景氣利潤。」這段期間誕生中國蘇州店、香港3間店、台灣松菸店、誠品行旅等,且2015年是陸客來台最高點達400萬人。
緊接著,2016年到現在,是台、港、陸體質調整期;賺的則是管理利潤,透過改裝、修正、組織精實等來精進誠品。以中國來說,有很多誠品無法預期跟掌握的風險,目前確定走向完全輕資產,「沒開出的上海店、年底將關閉的深圳店,可以說是利空出盡。但蘇州店是年年成長,目前也回到正常營收與獲利水準。」
至於香港,吳旻潔用無懼風雨、深入展店來形容,7、8月營收更成長15-20%。日本店則因以授權模式,對誠品損益影響不大。
展望2021至2025年將會是誠品全通路快速成長期。「打通APP、電商網站、社群平台的障礙,滿足閱讀、預訂、查詢等需求。」吳旻潔自2017年就開始布局,斥資5億元,約是2間南西店的資本支出,進行一系列系統建置,更新成立40人的商業運用與技術創新小組。
年底將上線的全通路平台,吳旻潔定調為「我不在誠品,就在『有』誠品的路上」。初始階段繁體中文將有25至26萬種書、英文100萬種、日文60萬種,明年增加繁體中文至10萬種。此外,她舉例每年誠品舉辦超過千場活動,未來能以直播等活動,加強線上下連結。
隨全通路發展,也須有相應的物流倉儲,誠品則與桃園一間紡織廠合作,約近一萬坪的面積,「透過長期承租,不用另建廠房,僅需內部設備支出。」預計第三季正式營運。
同時,實體店朝向輕資產,例如展店不出裝修等,吳旻潔解釋以往開設新點從選址、裝修設計完成約需耗費三年,「如今市場變化快速,必須要靈活轉換,才能避免損失。」
未來將分為「連鎖而不複製的大店」、「連鎖快速複製的社區小店」兩種。以後者來說面積會小於三百坪,以模組化方式降低採購成本,「一樣會採複合店型,融入餐飲、書店、商場都有可能。」但吳旻潔強調不會失去誠品精神,「我寧願不開店也要守住。」
而支撐起誠品品牌利潤的四隻腳則為文化觀光、社區深耕、會員經濟、品牌顧問。吳旻潔娓娓道來:「與裕隆合作,2022年在新店開出的1萬8千坪店面,將會跳脫誠品既有的形象定位,能吸引觀光客。」而社區深耕則打破物理面積限制,成為與居民溝通入口;強化品牌顧問部分將仿效台中綠園道模式,與不同房地產合作,提升價值。
針對現有的257萬名誠品會員,誠品在9月1日上線全新誠品人APP與會員制度。不僅新增黑卡、小同學卡,更首度推出自有行動支付eslite Pay。「希望明年會員數衝刺到300萬人。」吳旻潔直言會員對誠品的重要性,「疫情前會員消費約貢獻營收五成,疫情下甚至達六成;希望未來可以朝七成邁進。」
她將疫情比喻成誠品的放大鏡、顯微鏡、催化劑,在風雨中暴露既有營運模式抵抗風險的能力,細部探究內部團隊如何變動調整,而催化劑則指把原規畫三、四年的閉店計畫集中到今年。
「對於2021年下的註解是:結束舊包袱,迎接新常態。」吳旻潔希冀誠品有能力在不穩定的局勢中,有穩定的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