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產快篩試劑的幾家公司,第二季出貨熱鬧滾滾,但業績沒有跟上來。例如,普生七月營收比六月少四成,上半年營收成長二六.三%,仍虧損二五七萬元;金萬林上半年營收比去年沒有疫情時還少,上半年虧損比去年多,股價當然慘跌修正,還有瑞基海洋五月營收一度衝到一.○五億元,七月減半剩下五二○一萬元,這下股價炒太高,業績出來了,狠狠地從四三五元跌到一七三.五元,修正十分激烈。
台股漲到一三○三一點之後,能不能撐住高股價,要看業績持續成長的力道。這當中剛完成的半年報就非常具代表性。今年第二季上市櫃公司交出一張不錯的成績單,儘管歐美疫情擴大,但台灣整體上市櫃公司迎接「補償性復甦」,整體淨利高達五四一一.七六億元,年成長十二%,較首季大增五三.九%,共有一○五家單季每股盈餘(EPS)創新高,這比首季只有三十二家,去年同期的六十三家,更是出色。
累積今年上半年,整體上市櫃企業半年淨利八九二八.四九億元,年減○.○四%,換句話說,今年疫情重創全世界經濟,台灣上市櫃企業的獲利表現與去年上半年旗鼓相當。當大家看到全世界疫情籠罩,國與國之間的流動幾乎停止,像台灣今年第二季外國旅客來台人數只剩一.三萬人次,比去年同期三○七萬人次,大減九九.六%。香港剛完成統計,七月到港旅客只有二.一萬人次,平均一天到港旅客只有六六○人,這幾乎是一個停止流動的世界,但人流受影響,物流仍通暢,於是形成航運業奇景,像華航第二季營收二六三.一五億元,比第一季的三二五.五七億元少十九.二%,但是華航第二季淨利二十四.五九億元,比起首季虧損三十七.七三億元,營收少了,獲利卻增加了,原來是客運停止呼吸,但是貨運賺大錢。

新冠疫情導致全球人流幾近停止,但航運物流業務卻逆勢成長,圖為華航貨機裝卸貨物。(圖/KCS提供)
各國人流停止轉動,航運業卻逆勢成長
今年第二季航空攬貨業的中菲行獲利四.七一億元,EPS三.七四元,一季比過去十年的EPS還高出很多,捷迅第二季EPS也高達一.九元,台驊也有一.四七元,貨運好,但純空運的台灣虎航,上半年就虧損五.六九億元,EPS是負二.八五元。從第二季或上半年財報可看出,疫情影響了全世界人員的流動,但經濟活動依舊,很多人過去必須搭機全世界飛來飛去,現在可以透過視訊開會,這是疫情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也改變了工作模式。
從季報及半年報可看出,一場疫情把台灣產業分出兩個極端,一個是慘業、一個是旺業,悽慘的慘業、興旺的產業同時並存。先從「慘業」看起,這次疫情重創航空及郵輪產業,舉例來說,美國五大航空公司股價慘跌,美國航空從三十一.六七美元跌到八.二美元;巴菲特最喜歡的達美航空從六十二.四美元跌到十七.五一美元;聯合航空從九十五.一六美元跌到十七.八美元;西南航空從五十八.八三美元跌到二十二.四六美元,飛機製造大廠波音及空中巴士都很慘。
更慘的還有郵輪產業,像經營鑽石公主號的嘉年華集團,股價從八十一.九四美元跌到七.八美元,皇家加勒比海從一三五.三二美元跌到十九.二五美元,挪威郵輪從五十九.七八美元跌到七.○三美元,飛機停滿了停機坪,郵輪停泊碼頭,幾乎動彈不得,這是史上罕見的景象。
從這個地方尋找台灣「慘業」地圖,一看就十分清楚,航空公司首當其衝,長榮兩季都賠錢,上半年虧損十八.三三億元,與人員流動有關的高鐵也受影響,高鐵去年上半年淨利四十二.三五億元,今年剩十五.六六億元,減少六三%,從半年報按圖索驥,台灣上半年慘業新地圖大致集中在因疫情人員流動停滯的航空業、精品業及旅遊業、餐飲業。
航空業受難,衝擊最大的是昇恆昌,靠陸客消費的寶得利今年前七月營收銳減九三%,最慘的一個月營業額只有一五○萬元,上半年虧損二.五四億元。過去兩年,每年都賺一個股本的羅麗芬|KY首季虧損,第二季轉盈,上半年EPS只有○.三元。疫情影響旅遊業最大,雄獅上半年營收衰退六九.一%,第二季虧損二.○二億元,盛況時,單季營收逾八十三億元,今年第二季只剩二.八二億元,但是像鳳凰旅遊第二季只有三四四一萬元,比去年同期少九六.二%,山富旅遊第二季營收只有二三一二.六萬元,衰退九八.三%,五福旅遊剩下二一一六.四萬元,減少九八.八%,為了救急,雄獅賣便當,又發起跳島郵輪旅遊,希望能保住元氣。
國旅爆發熱潮,飯店業、餐飲業消費趨增
從旅遊產業往下到飯店業,今年飯店業最慘的是日本HIS集團來台經營的洛碁飯店,洛碁連兩季虧損,上半年虧損七.二三億元,EPS是負六.五九元,每股淨值剩下九元。外國旅客不能入台,那些倚賴外國觀光客商務旅遊的酒店大受影響,連吸引外國觀光客的按摩業者都受到影響。前幾天,我到活泉腳底按摩,過去擁擠的按摩店,這時只有我一個人,原來活泉以接待日本客為主,這回日本客不來,生意大受影響。
國內飯店業上半年多半虧損,只有三家保持獲利,一是保持每年賺足一個股本的晶華,今年第二季EPS剩○.六九元,創了金融海嘯以來單季新低;另一個是遠在花蓮的遠雄悅來,第二季賺一一四五.八萬元,下半年國旅興旺,澎湖、金門、馬祖、小琉球、綠島、墾丁、花東遊客川流不息,遠雄悅來七月營收寫下七四二八萬元新高,台東的知本老爺上半年獲利三九四八萬元,EPS超過一元,知本老爺七月營收也創了四三八○萬元新高,看起來飯店業進入下半年,以南部、離島為主的營運有漸入佳境的機會。
剩下的是餐飲業,今年普遍保持獲利,只是呈現大幅衰退局面,最慘的是以頂鮮、晶宴為主的御頂,上半年虧三.五七億元,EPS是負五.○二元,進入七月漸有改善。王品第二季獲利扭轉頹勢,但上半年仍虧損八四○○萬元,六角上半年小賺二三○○萬元。台灣疫情控制得宜,國人出現報復式消費,這些「慘業」除了航空受制人員流動外,都會有漸入佳境的機會。
回頭看撐起台灣半邊天的興旺產業,上半年台灣上市櫃公司淨利與去年上半年旗鼓相當,但是大家看到航空、酒店、餐飲、旅遊業紛紛出現虧損,整體上市櫃公司獲利不墜,關鍵在於半導體產業撐起台灣經濟半邊天,這是台灣最興旺的產業,這其中台積電最具代表性,全體上市櫃公司第二季淨利五四一一.七六億元,台積電是一二○八.二二億元,一家台積電占所有一六八三家上市櫃公司總獲利的二二.三六%。若以上半年來看,全體上市櫃公司淨利八九二八.四九億元,台積電半年獲利二三七八.○八億元,台積電淨利占二六.六三%,也就是說,全台灣上市櫃企業淨利,台積電一家占了四分之一強。
今年上半年台積電EPS九.一七元,比去年上半年多賺一○九六.五億元,淨利成長八五.五八%,往年台積電下半年獲利都比上半年多出五○%左右,如果下半年獲利保持平穩,今年EPS二十元應不難,那麼以眼前四三三元的股價,本益比約二十四倍,在全世界半導體類股中,台積電本益比不算高,殖利率也仍有二%以上,仍具投資價值,台股挑戰一萬三千點仍能穩紮穩打,是因為台積電堅強的獲利能力。
而大家關注的聯發科,第二季淨利衝上七十二億元,EPS四.五八元,今年華為轉單效應讓聯發科大起,川普八月底前對華為下禁令,聯發科受到衝擊有多大?值得再觀察,但聯發科今年仍有挑戰EPS二十元的實力,如果台積電與聯發科EPS都挑戰二十元,那麼四百多元的台積電,或七、八百元的聯發科有投資價值嗎?這時候投資人可以好好斟酌。

半導體帶旺,PCB、雲端視訊成績不俗
今年除了半導體產業大旺,很多筆電、視訊設備股都交出大好成績單,像廣達單季淨利六十二.五二億元,EPS一.六二元;技嘉第二季EPS一.八四元;微星二.四九元;華擎二.七五元,曜越二.○九元都是空前佳績,還有PCB的ABF相關族群,像虧損很久的南電,今年第二季大賺八.三二億元,EPS一.二九元;景碩淨利也有二.三四億元,EPS○.五二元;欣興大賺十四.三五億元,EPS○.九九元,還有過去不太受注意的PCB產業,像金像電從營運虧損中走出來,第二季大賺七.三四億元,EPS一.三六元;瀚宇博德第二季也大賺八.五一億元,EPS一.六一元,這都是該產業難得一見的好成績。
還有專攻視訊的圓剛、圓展,今年更是大翻身,圓剛上半年淨利一.六一億元,第二季淨利一.五四八億元;圓展第二季EPS○.七五元,都令市場驚豔。這也呈現了一個結果,張忠謀董事長說的疫情改變世界,包括工作模式及生活態度,在第二季季報及半年報中,都可看到這個跡象,從半年報中,也可看出「慘業」與「旺業」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