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醫事人員使用的防護衣、隔離衣都從國外進口,這次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使全球醫療物資變得搶手,讓台灣決定成立國家隊自製防護衣、隔離衣,沒想到經檢驗發現,台灣自製防護衣原料竟然比美國的效果還要好。
肺炎疫情席捲全球,雖然台灣防疫控制得可圈可點,但全台原本一天防護衣、隔離衣用量不到1000件,面對疫情一次台胞撤僑專機就要使用1000件,庫存量大減。
有鑑於此,台灣防護衣、隔離衣庫存量勢必要增加,但原本全球只有美國杜邦公司有生產防護衣原料,在2月中國疫情嚴重時,中國也向美國杜邦搶貨,當醫療物資成為炙手可熱的產品,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後來也跟美國杜邦洽談成功,但5月份才能交貨。
在此全球大缺貨情況下,經濟部臨危受命,找上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以下簡稱紡拓會)恰談隔離衣與防護衣製造事宜。
防護衣須通過高規格檢驗 台灣製造質量一鳴驚人
依照規定隔離衣或防護衣,材料必須符合國家標準CNS14798(拋棄式醫用防護衣測試)或者歐盟標準EN14126:2013試驗,測試項目除抗拉強力、破裂強度、縫合強力、撕裂強力,還有透濕度、靜水壓、衝擊穿透、血液滲透、噬菌體滲透、次微米粒子過濾效率,依性能差異又分P1、P2、P3等級,對抗新冠病毒防護衣需用到最高P3等級。
在SARS危機與這次武漢肺炎疫情負責調度民生物資,台灣紡織界權威老將、經濟部工業局民生化工組組長洪輝嵩說:「這塊防護衣的布,要能夠達到衛福部P3等級規格,是最難的地方」。
經過一番協調,他們發現台灣衛普實業公司(WEB-PRO,以下簡稱衛普)有一種產品或許能符合P3等級要求,並請衛普嘗試生產,「我們找到布料,然後再做一層加工,把可以防水、防血液、防病毒的部分淋上去」,洪輝嵩說明。
▲台灣紡織界權威老將、經濟部工業局民生化工組組長洪輝嵩。
第一次將做好布料送到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實驗室進行檢測,結果透氣度不夠,「整塊布又全部拉回工廠,重新再做」,洪輝嵩回憶,前後只花了3天,第二次送驗就通過CNS14798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