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的開採技術突破,原油的開採量在未來可能大幅增加,加上各國持續減少使用石油的政策,將使需求持續下滑,樂觀人士預估,未來一百年的石油供給都不成問題。
很少有人會將荷蘭視為產油 國,然而在荷、德邊界一處九哩長牧場的底下,卻埋藏著一座蘊藏量達十億桶的油田。
一九九○年代當油價崩跌時,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與美商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將位於Schoonebeek的該處油田關閉。即使當時油田已產出約二五%的藏油,高層仍認為黏稠難以提煉的原油已不具開採價值。該鎮過去石油歷史的一大印證,是一個被稱為老驢的過時油泵,迄今仍立在一家烘焙坊附近的一處停車場。
如今,高油價與技術突破性的新發展,促使殼牌、艾克森美孚與荷蘭政府共同成立合資企業,重新投入開採Schoonebeek 油田的業務。油田上新鑽的油井林立,以便探取更多的原油。
創新的壓力
為了使像糖漿般的原油易於輸送至地面上,蒸氣不斷地被注入岩層中。殼牌不願透露讓油田具開採利益的具體油價為何,不過專家預估應介於每桶四十到五十美元之間。以現今油價八十美元一桶來說,油田的獲益超豐。「要是價格極低,我們肯定撒手不做」,該油田開採業務的殼牌負責人藍德說。該合資計畫估計可為重新開採的Schoonebeek西區油田未來二十年生產一.二億桶的原油,若另一區也進行開發,則油田的整體採收率(產油量占蘊藏量的比率)則可達到五成,產業平均值約為三成到三成五。
Schoonebeek油田不會造成全球油市油滿為患。不過,其成功恢復開採,對那些主張石油產量必然減少的人士,已形成一個嚴峻的挑戰。消費者需求、技術與國際政治正朝向轉往未來將有
充沛原油的方向發展,而非災難性的不足。義大利石油巨擘埃尼公司(Eni)高層主管毛傑利 (Leonardo Maugeri) 形容:「至少有一百年不會有缺油的問題。」
許多分析師與產業主管也未曾懷疑地底下有充足的石油。「迄今已經生產的原油僅約占藏油的三二%,」殼牌提升石油採收業務發展部主管布洛克說。殼牌估計可從現有的油田中再榨出三千億桶甚至更多的石油,當中有許多是過去被視為無法開採的油田。劍橋能源研究公司倫敦石油產業活動研究資深主管傑克森,在審視過全球前幾大油田的資料後,他的結論是還有約六成的藏油可以開採。
仍有石油可採的事實正促使殼牌與其他石油大廠投入新技術的研發,即使研發成本所費不貲,但當油價飆高時就值得一做。油價雖已較二○○ 八年的每桶一四七美元天價大幅下滑,但仍較許多石油公司幾年前所預估的還要高出許多。「大家將會看到企業使用最好的技術進入深海、遠赴極地採油。」ㄏ毛傑利說。他視石油產業為一個活力的體系,可以根據經濟與政治環境的改變迅速進行調整。
縱使新技術對採收率僅貢獻不過幾個百分點,但這樣小幅的採收率增長足可支應好幾年的全球供給並提振產業的獲利。所以設法將石油從地底下抽出的技術正不斷地提升。好比將重油加熱,如同Schoonebeek一樣,便是一項新創舉。石油公司也可以將質重的化學聚合物添加到灌進一處生產基地的水中,藉以增加原油的開採量。另一種手法是將肥皂注入地底下,破壞使剩餘原油緊附於油層的表面壓力。
伊拉克產量潛力驚人
簡單的方法也有助於提高老油田的產量,甚至發現比想像中還要大的油藏。劍橋能源公司研究印尼油田的一份報告發現,產量比原先預估量多出一倍,亦時有所聞。石油工程師藉由鑽新油井或裝設較好的油泵來延長油田的開採年限。「隨著油田年齡的增長,石油開採商的經驗也更加老練,讓他們得以調整作業方法。」劍橋能源公司休士頓分析師史密斯解釋道。
產油量大幅下滑有對策可以因應。俄羅斯第一大油田薩莫洛(Samotlor)一九九○年代末期產油量驟減,擁有該油田的合資公司TNK-BP在○三年設立後迄今,已成功將產量提高三分之一。調整油井中油泵的配置可以創造極大的收益率,立體地質影像技術則可幫助了解地底下蘊藏石油的地質構造。
不單只有從已知的油藏中採油,探勘業者有時得到對沖基金、私募基金公司的資金奧援,也不斷在巴西、西非甚至美國海域的深海發現新寶藏。同期間,舊的石油強權與諸如俄羅斯、巴西、安哥拉、奈及利亞與哈薩克等新強權,則在法國道達爾 (Total) 、艾克森美孚與英國石油 ( BP ) 等石油大廠的協助下擴 充產能,這些開採計畫最終可能使全球日產量增加五百萬桶。
伊拉克的發展最令人吃驚。該國剛與艾克森美孚、英國石油、殼牌以及中國與俄羅斯的石油公司簽訂合作協議,若這些合資計畫達到設定的目標,伊拉克的石油日產量可能上看一二○○萬桶,躋身超級產油大國之林。鑑於伊拉克所面臨的政治與物流的障礙,在十到十五年內達到日產六百萬桶的目標應該可以達成,此一產量就可使伊拉克搖身一變成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第二大產油國,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
需求持續看減?
全球需求面的抑制同樣可拉長原油的供給。一九七 ○ 年代石油危機後,燃油效率的提升與工廠燃料改用天然氣,導致一九八 ○ 年代初期全球石油消費大跌近一 ○ %。○八年油價狂飆可能也會導致類似的結果,華盛頓環保組織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布朗指出,○九年美國汽車大減四百萬輛,主因是新車銷售量大減與舊車報廢。他並預估未來還會持續萎縮,二 ○ 二 ○ 年時美國汽車總量將減少二五 ○○ 萬輛。布朗同時看到一個轉變,有愈來愈多人,尤其是年輕世代,不再認為汽車是必需品,「我們正察覺到大眾對汽車看法改觀的新轉變,」他說。「這意味著石油需求看減。」
美國石油消費過去兩年減少九%,經濟衰退當然是衝擊需求的原因之一,但許多分析師都認為西方國家石油需求已經觸頂,未來難以反彈。美國能源部預估,美國以石油為主的燃油需求未來數十年都看淡。摩根士丹利倫敦全球石油交易部門主管崔普提出一個問題:「下一個經濟成長的階段,世人在使用能源上是否會出現改變?果真如此的話,那預測需求看強的人必然會大感意外。」
中國是崔普問題解答的一個關鍵。即使中國大力消費石油與煤炭,但政府現在也非常注重環保的議題。中國已有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面板產業,北京一座發電廠在效能上高居世界第一,汽車排放標準如今也比美國還要嚴格。中國官方政策明定,二○二○年時替代能源必須占該國能源需求的一五%,高於目前的九%。也就是說,中國的石油消費將會持續增加,但增幅將不若原先預期。爆發石油危機的可能性一直都存在,但目前事實明顯站在石油將源源不斷這一邊。
(By Stanley Reed)
▲點擊圖片放大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