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年二月,北極星藥業集團宣布解任創辦人兼執行長吳伯文,接棒的新舵手,如何在這一年時間裡避免公司墜入資金見底危機?
董事會成員都是門外漢、創辦人又遭解任的生技公司,要如何起死回生?對於成立十四年、卻從來沒有營業收入的北極星藥業集團來說,去年底三十億元新台幣的私募,成為再戰三年的唯一籌碼,如何開源節流、找到新生機,成為現在的當務之急。關鍵人物,正是北極星藥業營運長林維源。
以二○一八年來看,北極星藥業一個月可以燒掉二八○萬美元,「我們現在,降到一九○萬美元以下!」林維源指出,成本控管成效顯著,北極星不但啟動新的腦癌藥藥證申請,成立十四年後,也終於要迎來公司第一筆營收。
這一切的起點,要從去年二月北極星執行長暨創辦人吳伯文的解任案開始說起。
北極星藥業董事、足輝企業董事長連華榮指出,過去北極星藥業有許多不必要的支出,導致公司面臨極大的資金壓力。
這其中最大的錢坑,就是位於中國成都的工廠。「已經花五千萬美元了,但是要賣掉很難。」正文科技董事長、同時也是北極星藥業董事長陳鴻文解釋,當初購置這座廠房,主要是為了取得藥證後能夠大量生產,然由於藥證尚未取得,目前該廠區僅有建物,內部幾乎沒有什麼設備,根本無法運作。他強調,除了在中國不斷燒錢的廠區,北極星藥業在美國還有一座為了生產臨床用藥的工廠,兩座工廠一年就要燒掉近一千萬美元的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