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從輝煌到崩壞 大同、華映給台灣什麼啟示?

從輝煌到崩壞  大同、華映給台灣什麼啟示?

2018-12-15 11:43

大同集團旗下面板廠華映與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13日同時爆發財務危機,華映不堪面板市況轉弱與產業競爭,向法院聲請重整及緊急處分;另外,綠能則向經濟部申請債權債務協商,爭取展延即將到期的22.7億元借款。

華映與綠能的消息震撼股市,也讓今年慶祝成立一百年的大同公司,集團內共有五家公司14日全部跌停,市值蒸發百億元。其中,聲請重整的華映會落到今天這種慘況,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從2008年至今,華映已虧損九年,只有2017年小幅獲利,但期間歷經多次減資、裁員,股價也一度跌至0.4元,種種跡象都已預告,遲早有一天,華映將走向崩壞的結局。

 

創立於1971年的華映,是國內最早的顯示技術廠商,這家擁有47年歷史的老牌企業,從輝煌走向落敗的過程中,有大房與二房殘酷的清算內鬥,有經理人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疏忽與無作為,還充斥各種家族違反公司治理的經營管理,這個集結各種失敗因素而寫成的企業崩落史,處處藏著警世教訓的血淚篇章,不論是家族企業、專業經理人或是股市投資人,都可以從中學到一堂課。

 

回顧華映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顯示產業的具體縮影。1971成立的華映,當時生產的是早年電視用的黑白映像管,這也是華映當時取名「中華映管」的原因,後來華映繼續生產彩色映像管,並至馬來西亞、福州及英國等地設廠,是當年揚威國際的台灣之光。

 

1997年,華映英國廠在蘇格蘭開幕,現場冠蓋雲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還出席剪綵,與當時華映總經理林鎮源合影留念。此外,2002年,華映在福州投資的映像管產線,產量更躍居全球第一,2004年華映年營收突破一千億元,稅後淨利更高達百億元,尾牙時抽的最大獎是百萬頂級轎車。撫今追昔,對照華映14日股價跌至1.17元,24萬張股票賣不掉,讓人有不勝唏噓之感。

 

1997年,也是華映轉型過程的重要一年,在舊映像管技術完全制霸的華映,也在那一年取得日商三菱的技術,並且破土動工TFT一廠,開始與早已風起雲湧的眾家面板廠商競逐。但頂著映像管光環的華映,面對速度更快的資訊業大軍如聯電、明基、鴻海等的競爭,可以說是一起步就落後,再加上兩房家族的內鬥、團隊績效不彰、公司治理不佳等,讓華映只能一路落居後段班,忍受屈辱至今。

 

回顧面板業的發展階段,快速成長期是九O年代中期,當時筆電及電視大幅採用面板,南韓與台灣業者大舉切入,逼著原來霸主日本逐漸退出市場,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國大陸又積極投資,導致供過於求依然嚴重,至今面板業依然是一個過度競爭、利潤壓縮、景氣波動劇烈的產業。

 

不過,華映此次聲請重整的理由是「面板市況轉弱與產業競爭」,這當然只是部分的事實,因為就算投入一個長期走弱的行業,但時代也不斷給經營者許多機遇,最重要是企業主有沒有牢牢抓住。奇美電子成立於1998年,當時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說,「台灣投資面板業,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我相信,當年許文龍先生說這句話時,是真心覺得面板機會大好,奇美要趕快搶進投資。

 

因此,在面板產業多年的歷史中,仍有許多次可以改變或轉型的機會,但華映卻屢屢錯失,終於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華映創立至今,面板業至少有三次機會,華映都沒有抓住,也讓華映在一次次被邊緣化地更加嚴重。這三個機會分別是面板業整併、顯示技術轉型、中國大陸崛起。

 

首先是面板業整併,成立於1996年的友達(當時叫達碁),2001年合併聯友光電,2006年合併廣輝,至於群創也在2009年宣布與奇美、統寶三合一。在這些大整併過程中,最老牌的華映每一次都被排除在外,甚至即使有併購傳言,也都很少輪到它。

 

華映不被青睞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在所有合併案中有兩個重要的考量因素,一是合併能否產生綜效並對未來成長加分,二是大股東、經營團隊及股權結構等條件是否適合談判及整合。可是,當併購方每次考量這兩個因素時,大家只要聽到華映有家族內鬥史、管理績效不彰,加上又有能力不好卻想牢牢掌控公司的大股東,最後當然是敬謝不敏,連上門聊聊都沒興趣。

 

其次則是產業變化愈來愈快,顯示技術快速演變,但華映的轉型速度落於人後。在華映47年歷史中,顯示技術出現多次巨變,從映像管到液晶面板,其間還穿插電漿(PDP)及後來變成大潮流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即使主流TFT技術也是不斷更新迭代,華映的映像管做到最大,但跨入TFT就慢了,其間還曾嚐試投資過電漿技術,但無奈這項技術後來被市場淘汰,華映只有賠錢收掉。

 

產業不斷在變,企業只有不斷轉型升級才能存活,即使國內的雙虎友達、群創透過合併擴大規模,如今都很難與南韓三星、LG顯示器等大廠較勁,但華映不僅無法和一線大廠相比,對照國內規模差不多、一樣是傳統產業投資的彩晶與元太,華映一樣是相形失色,穩居末段班的墊底角色。

 

其中,由華新麗華投資的彩晶,一度朝向上游品牌布局,但燒過錢後知道難以國際大廠力拼,務實採取縮小規模戰線,以生產中小尺寸面板為主。

 

至於國內最早投入TFT的元太科技,也是由傳統企業家族永豐餘投資,早年重用專業經理人吳炳昇等團隊,在產業快速成長時還能一拼,但後來一樣力不從心,無法與一線廠競爭,但是,元太抓住電子紙的轉型機會,期間歷經併購飛利浦電子紙事業、美國E-Ink及友達旗下達意等公司,折騰好久又燒掉不少錢,費了一番苦功,才建立今天在全球電子紙霸主的事業。

 

至於第三階段,則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台灣面板廠不敵南韓競爭,但中國大陸隨後崛起,有意大舉切入面板業,與台灣合作意願相當強,華映早年在福州設立映像管產線,一度是全球最大生產商,在大陸已有比其他台商更好的合作基礎,雖然當時政府有限制台灣面板業投資大陸的政策,但是合作不一定限於最先進的世代技術,但當時華映沒有掌握機會,讓本身的經驗與技術能夠取得更多的資金挹注,也是相當可惜的事。

 

產業發展就算再不順利,但天無絕人之路,只是機會永遠稍縱即逝,重點是企業有沒有準備好。華映屢次錯失機會,其實關鍵就在管理績效不佳,其間掌控華映甚深的母公司大同,就多次出現公司治理漏洞。曾任證管會及金管會等要職、有「硬漢」之稱的呂東英,2012年擔任大同獨立董事時,曾要求因為通達案一審被判有罪的大同董事長林蔚山,應該對大同審計委員會提出說明,並且對林蔚山提出不信任案,但未獲董事會通過,呂東英最後閃電請辭,也讓投資人更進一步了解,大同與旗下華映等公司的治理真相。

 

就像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說過的話,「只有夕陽公司,沒有夕陽產業」。在長期走弱的面板業中仍有企業很賺錢,例如切入OLED的三星,就算曾經大虧的友達、群創,如今也已多年獲利,至於元太更因轉型電子紙技術成功,正要展開新一波的成長。如今華映抱著一大堆還不了的債,每天面對供應商、銀行、股東等債權人上門催討,還要面對接下來市場派對母公司大同的逼宮,恐怕林蔚山與林郭文豔還有一段難堪痛苦的路要走。一家百年企業可以淪落至今天這種走投無路的地步,應該也是台灣企業史上,一個最該寫成教案、讓大家徹底借鏡反省的血淚教訓了。

延伸閱讀

重整也救不了 華映、綠能恐走上關門一途
重整也救不了 華映、綠能恐走上關門一途

2018-12-15

華映、綠能爆財務惡化 大同家族4檔打入跌停
華映、綠能爆財務惡化 大同家族4檔打入跌停

2018-12-14

華映尾大不掉 大同如何解套?
華映尾大不掉 大同如何解套?

2010-05-13

鴻海創下高雄捷運聯開案紀錄,總投資額159億元!擬於高捷黃線Y15站蓋45層辦公大樓,鴻海南台灣總部將進駐
鴻海創下高雄捷運聯開案紀錄,總投資額159億元!擬於高捷黃線Y15站蓋45層辦公大樓,鴻海南台灣總部將進駐

2024-11-19

軍公教停砍年金第一案再表決,他竟投錯票、藍營又獲勝續付委⋯年改2爭議會不會開倒車?2情境解析
軍公教停砍年金第一案再表決,他竟投錯票、藍營又獲勝續付委⋯年改2爭議會不會開倒車?2情境解析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