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圍是宜蘭縣魚塭閒置率最高的鄉鎮,一個產業升級行動點出「農地農用」的不合時宜,而農地利用普遍受法規綑綁的殘酷現實,仍澆不熄當地青年復興家鄉的熱情。
宜蘭縣是北台灣養殖重鎮,二十年前全盛時期全縣養殖面積近千公頃,以石斑魚、白蝦、九孔、鮑魚聞名。近年來,因水產疾病不定時襲擊、青年人口外流、養殖戶高齡化等因素影響,境內超過六○%的魚塭遭到棄置。其中尤以壯圍鄉情勢最為嚴峻,二○一八年縣府核定壯圍魚塭面積為五百二十九公頃,但實際使用率卻只有二五.七○%。
「魚塭因海水養殖造成土地鹽化,即使填平也不利於農作,與其閒置,最好的方式就是打造地區品牌,直接在魚塭旁成立兼具美食、戲水、體驗、水產直販等多功能『地產地銷』場域。」宜蘭縣海洋及漁業發展所科員吳建達分析,脫離盤商收購,可讓養殖戶利潤提高一.五倍,不僅增加收入,也提高養殖戶對水產疾病的耐受力。
農地農用限制 點出地方創生難解議題
二○一七年起,宜蘭縣政府便以壯圍為示範點,邀請漁業產銷顧問團隊進駐,盤點地方資源,推出地區品牌「宜蘭斑」,打造結合產業和觀光價值的全新廢棄魚塭活化創生計畫。
第一個輔導案就選擇當地傑出龍虎石斑魚業者楊光瑞的養殖場,成立「漁曜海物」品牌,在魚塭旁設立主打宜蘭在地當令食材烹調的無菜單餐廳,並附設戲水、KTV等遊憩設施。消費者必須事先預約,到場後,由專人引導至養殖場解說石斑魚生長過程,接著到戶外魚塭餵魚、釣魚,餐後戲水和唱歌,離開前還可購滿新鮮水產。
因為離台北市只要一小時車程,二○一七年五月開張後,即使客單價位於八百元到一千二百元之間,不算便宜,但每個月還是吸引超過七百人次前來,創造近百萬元月營業佳績。產業升級潛力瞬間爆發,讓地方人士興奮極了,縣政府也自喜走對了路。
▲點圖放大